微云澹清夕,置酒临高台。
逍遥敛巾帻,既酌仍停杯。
呼童灭华烛,以待明月来。
始望东南端,复集西北阶。
须臾见光彩,流影渐裴回。
徘徊欲起舞,倾我尊与罍。
圆光皎中天,大地无纤埃。
俯视曲水湄,谩观波萦回。
零露时已盈,桂树先秋开。
城上有警柝,广庭多古槐。
东家嫠妇泣,西家弦管催。
时固有如此,我独何悠哉。
长歌达明曙,乐此平生怀。
待月台为黄庭坚赋
微云澹清夕,置酒临高台。
逍遥敛巾帻,既酌仍停杯。
呼童灭华烛,以待明月来。
始望东南端,复集西北阶。
须臾见光彩,流影渐裴回。
徘徊欲起舞,倾我尊与罍。
圆光皎中天,大地无纤埃。
俯视曲水湄,谩观波萦回。
零露时已盈,桂树先秋开。
城上有警柝,广庭多古槐。
东家嫠妇泣,西家弦管催。
时固有如此,我独何悠哉。
长歌达明曙,乐此平生怀。
译文:
微云淡泊澄清的黄昏,摆上酒席在高高的平台上。
悠然自得整理头巾帽,喝罢又停下来不举杯。
叫仆人吹灭华丽的灯烛,等着明月从东方来。
开始眺望东南方的尽头,又回到西北方台阶上。
很快看见了明亮的月光,流影渐渐徘徊不定。
徘徊欲起舞蹈,倾尽我的樽和罍。
圆光皎洁照遍天空,大地没有一点尘埃。
俯视曲水岸边,漫无目的地观赏着水流环绕。
时而看到晶莹的露珠,桂花树先于秋天开放。
城里有更夫的敲打声,宽广的庭院里有很多古槐树。
东家的寡妇独自哭泣,西家的乐队正在催促。
有时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我怎么那么悠闲自在?
放声长啸直到天明,快乐地享受这平生的欢乐。
注释:
- 待月台:指作者宴饮之所。黄庭坚是江西人,家乡有明月之景,因此他常以“待月”为题材写诗。
- 微云澹清夕:微云淡薄,夜色清静。清夕即清凉的傍晚。
- 置酒临高台:置酒于高台上,意谓登高饮酒。
- 逍遥:闲适的样子。敛巾帻(zé):整理帽子,古代士人戴巾子,用带系住,所以叫做“敛巾”。
- 既酌(zhuó)仍停杯:已经喝了酒,却又停下了杯子不再喝酒。
- 呼童灭华烛:吩咐仆人去点灭华丽的烛火。华烛指华美的蜡烛。
- 始望东南端:这才望向东南方向。
- 复集西北阶:又聚集到北、西两方的台阶上。
- 须臾:不久。
- 流影:流走的光影。裴回(pěi huí):流动徘徊貌。
- 徘徊:形容心情不安定,像徘徊一样。欲起舞:想跳舞。
- 尊(jūn):酒杯。罍(léi):盛酒的器具,形状像大碗,一般用来斟酒。
- 圆光:指月亮发出的光辉。皎(jiǎo)中天:明亮地照耀满天星斗。
- 大地:指大地上的万物。
- 曲水:弯曲的小河。湄(méi):河岸。
- 荒(wā):草木丛生,荒凉的地方。
- 警柝(tuò):巡逻用的铜制大锁,夜间敲着报时。
- 广庭:宽阔的庭院。多古槐:有许多古老的槐树。槐树又称“鬼树”,传说中能招鬼,故有此说。
- 东家:指东边的人家。嫠妇(líqú):孤独的妇人。
- 弦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 警柝(tòu):巡逻用的铜质大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全篇以景语开头,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图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诗中描绘了月下饮酒赏景的场面:微云淡淡地笼罩着清朗的夜晚,诗人在高台置酒畅饮,悠然自适。他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月亮刚刚出现在东南方的天际,又在西边的台阶上徘徊起来。诗人还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一时兴起想要起舞,可是却不得不停下手中的酒杯,将樽与罍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他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轮圆月在高空中照耀,整个大地都被皎洁的月光照得洁净无瑕。低头俯瞰小溪旁的流水,看到它弯弯曲曲地流淌;不时地看到晶莹的露珠沾满草木,桂花树也先于秋天盛开了。城上传来更夫的打更声,庭院里生长着许多古老的槐树。这时东家的寡妇独自哭泣,西家的乐队正在催促演奏。有时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怎么我这么悠然自得呢!于是诗人大声地唱到天亮,愉快地享受着这平生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