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山之上,登之复隐山。
每过深树下,常见一僧还。
醉怯春风丽,游同夜月闲。
可怜荒冢竹,碧血总成班。

【注释】

木末亭:亭子山的顶端,登之复隐山。亭子山是位于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东郊紫金山南麓的一座名山,因山上建有“木末亭”而得名。复隐山:位于今江苏南京市北郊的紫金山中段,因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而隐于云中而得名。亭子山、复隐山均为南京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深树:高大茂密的树木。常见一僧还:每经过树林深处时,常常看到一位僧人从里面出来。醉怯春风丽:醉酒的人害怕春天美丽的景色。游同夜月闲:在夜晚游玩的时候,和月亮一起悠闲。可怜荒冢竹:可悲的是那荒废的坟墓旁边长着竹子。碧血总成班:鲜血染红了一片竹林。总:全部;成班:成排排列。

【赏析】

《木末亭》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题咏南京名胜紫金山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登临之乐与入寺之趣,后两句写寺中幽寂之景和荒凉之况。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佛教的虔诚态度和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首联“亭子山之上,登之复隐山”,写登上紫金山后,再攀登又隐没于山林之中。“亭子山”,指紫金山上的“木末亭”。“复隐山”,即登高望远,意在山外。诗人登山之后,又隐于山林之中,表达了自己超尘脱俗、遗世独立的情怀。

颔联“每过深树处,常见一僧还”,写诗人每至深林,便见一位僧人自林深处走出。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寺庙的幽静和僧人的清雅。“常”、“见”二字,更显示出诗人对这种景象的熟悉和亲近。

颈联“醉怯春风丽,游同夜月闲”,写诗人饮酒过量,害怕春天明媚的美景,游玩时喜欢在月色下悠闲自在。“醉怯”和“游同”两个词语,既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也展示了他随和的性格。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山水自然的向往。

尾联“可怜荒冢竹,碧血总成班”,则是对紫金山上那些古墓的描写。诗人用“可爱”来形容荒废的古墓,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叹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碧血总成班”一句也隐含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紫金山的自然风光和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张籍作为诗人的才华和情感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