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草树更长林,宇净山空月色深。
别意不须问流水,且倾三百万重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分析正误。本题要求考生对“出陈留忆汴”一句进行赏析,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是赏析的要求。赏析时,要抓住诗句中重要词句和关键字,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暮云草树更长林”,意思是夕阳的晚云,草木丛生的树林,在更显得茂密。“宇净山空月色深”,意思是天宇清明,山间空旷,月亮的光亮更加明亮了。“别意不须问流水,且倾三百万重心。”意思是:离别的情意用不着询问流水,只将这满腹愁绪倾洒出来就行了。
【答案】
译文:
傍晚的云彩,草木茂盛,树林长高,天清月明,水天一色;分别之际无须多言,只把满腔忧思倾倒出来吧!
注释:
出:离开;陈留:地名;汴:指汴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乡去官时的感慨。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出陈留忆汴”一句是说:“我离开陈留的时候想起了汴京。”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离开陈留的时间很早,所以“暮云草树更长林”,这是实景。“宇净山空月色深”也是实景,是诗人离开时所见之夜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是作者思念汴京时所想看到的美景,但作者并没有看到这样的美景,而是“明月几时有”,只能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寄托于一轮明月。“明月几时有”一句中的“几时”一词,表达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无限惆怅。“明月几时有”一句中的“几时”一词,表达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无限惆怅。
第三句中的“不须问流水”,“不须”,不要。这句的意思是:离别之时,不必多话,只需将满心愁怨尽情倾倒出来即可。“流水”一句是说:离别的情意用不着询问流水,只将这满腹忧思倾洒出来就行了。这里的“流水”并不是真的要询问流水,而是指自己心中的愁怨之情。因为只有倾洒自己的愁怨,才能让彼此的心灵沟通。
最后一句中的“三百万”一词,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满胸愁怨,难以尽诉。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写成。七言绝句每篇四句,共二十八字。这种体裁短小精悍,便于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