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千里旱,处处桔槔声。
树底蝉鸣晚,檐牙鹊噪晴。
疾风吹雨散,落日照川明。
陇上农家子,难禁怅望情。
池亭望雨不至
江乡千里旱,处处桔槔声。
树底蝉鸣晚,檐牙鹊噪晴。
疾风吹雨散,落日照川明。
陇上农家子,难禁怅望情。
译文:
我坐在池亭中等待雨的到来,但雨始终没有到来。
家乡千里都遭受了干旱之苦,到处都能听到打水用的桔槔的声音。
树上的蝉在傍晚时分开始鸣叫,屋檐上的喜鹊也在晴朗的天空中发出叫声。
猛烈的风雨将即将到来的雨吹散,落日余晖照亮了山川。
远处陇上的农家子弟,无法忍受这种天气的无情,只能满怀惆怅之情望着远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家子弟在池亭中等待雨的到来的场景。诗中的“江乡千里旱”和“处处桔槔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江南地区久旱无雨的情况,以及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使用桔槔来打水的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树底蝉鸣和屋檐鹊噪,展现了夏日傍晚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即将到来的雨水的期盼。
当猛烈的风雨袭来时,原本期待中的雨却未能如期而至。这里的“疾风吹雨散,落日照川明”一句,既表达了对雨水到来的渴望,也反映了自然的力量有时难以预测,让人感到无奈。最后,诗人通过对“陇上农家子,难禁怅望情”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生活的同情和对丰收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怀相契合,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