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霁浮银镜,山围列翠屏。
层台临拂水,曲涧似兰亭。
莺语岩花媚,龙归洞草腥。
危阑群胜集,独坐酒初醒。
【注释】
虞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湖霁:湖水晴朗。银镜:形容湖水像镜子一样明亮。
列翠屏:指山上有如屏风一样的树木。层台:指层层叠叠的楼台。拂水:指楼台临于水边。
曲涧:弯曲的溪流。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为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举行集会的地方。
莺语岩花媚:指鸟儿在岩石上欢叫,花朵也显得妩媚动人。
龙归洞草腥:指龙飞回洞穴里,草木散发出一种腥味。
危阑:高高的栏杆。群胜集:许多景色聚集在一起。独坐酒初醒:独自坐在酒还未完全清醒的时候。
【解析】
首句“湖霁浮银镜”写湖面晴空万里,阳光照得湖面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这一句是写景,也是写人的心境,诗人登上虞山,放眼四望,看到湖光山色,心情格外舒畅。
次句“山围列翠屏”写远望四周,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好像一排排绿色的屏风环绕着湖岸和山腰。这是写景,也是写人的心境,诗人登上虞山,环顾四周,看到群山连绵,树木葱茏,心情格外愉悦。
第三句“层台临拂水”,写近处,层层楼台依傍着水面。“临”字用得好,写出了楼台与湖水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第四句“曲涧似兰亭”,写更近处,曲曲折折的溪流就像王羲之当年聚会的兰亭。“兰亭”二字,点出了地点,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第五、六句“莺语岩花媚”,写诗人听到黄莺在岩石上歌唱,看到美丽的花朵,都显得那么妩媚动人。“莺”是黄莺鸟,“岩”是岩石,“花”是花朵,这里都是借代手法,诗人登高望远,耳闻莺啼,目见花卉,感到大自然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最后两句“龙归洞草腥”,意思是说,一条巨龙回到山洞里,草木散发出一股腥味。这句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龙腾虎跃的壮阔景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登虞山望湖亭的所见所感。开头四句描写了登虞山时看到的自然风光,其中以湖光山色为主。诗人登上虞山,放眼四望,看到了湖水晴朗、山峦重叠、绿树丛中点缀着白色的亭子、碧波荡漾等美景。这些景物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心旷神怡,觉得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
接着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湖边的山脚,看到了层层叠叠的楼台、弯曲的溪流以及王羲之当年的聚会地——兰亭。他听到黄莺在岩石上歌唱,看到美丽的花朵,都感到大自然充满了活力和生机。这里的“莺”是黄莺鸟,“岩”指岩石,“花”是花朵,都是借代手法,通过这些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内心感受。他听到一条龙回到了山洞里,草木散发着一股腥味;而自己则独坐酒还未完全清醒。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又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