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深秋景,山楼薄暮时。
闲寻兰若客,同醉菊花卮。
草木行看变,云林似有期。
笙歌声正沸,归棹未云迟。
【注释】
秋晚:秋天的晚上。虎邱山:在苏州西郊,相传吴王曾葬于此地。小坐:稍作休憩。薄暮:傍晚时分,天色暗淡,指日落前后。兰若:佛寺名,梵语译音,指佛教寺院。行看变:草木将凋零的样子。笙歌:乐器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虎丘山时即景而发之作。诗中描绘了深秋时节虎丘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在山楼小坐的欢乐之情。
“水国深秋景,山楼薄暮时。”前两句描写虎丘山的秋天景色。诗人以“水国”起兴,描绘出一片深秋时节的山水景象。这里的“水国”,既指虎丘山周围环绕着的湖泊、河流,也指虎丘山本身。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虎丘山比作一幅画卷,画面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湖水碧波荡漾,山峦叠嶂巍峨。这些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闲寻兰若客,同醉菊花卮。”接下来两句,诗人继续描绘虎丘山的秋天景色。这里,“兰若客”指的是佛寺里的僧人或信徒,他们在这里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慰藉。而“同醉菊花杯”则是指他们在一起欢庆丰收的喜悦,共同畅饮美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虎丘山小坐时的愉悦心情。
“草木行看变,云林似有期。”第三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虎丘山的秋天景色的变化。这里的“草木行看变”指的是草木凋零的景象。而“云林似有期”则是指云雾缭绕的山林仿佛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笙歌声正沸,归棹未云迟。”最后两句,诗人描绘了虎丘山周围的景色。这里的“笙歌声正沸”指的是笙乐声声,热闹非凡。而“归棹未云迟”则是指诗人还未回家,仍在欣赏周围的美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虎丘山周围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描绘虎丘山的秋天景色,表达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和欢乐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