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吴民起颂声,愿言借寇向承明。
春风三月棠阴下,多少儿童竹马迎。

满路吴民起颂声,愿言借寇向承明。春风三月棠阴下,多少儿童竹马迎。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郭谏臣的《送近冈吴太守入觐二绝》。全诗以赞美吴民的颂声和迎接太守的儿童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百姓对太守的热烈欢迎和深厚的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释义与译文
  • 满路吴民起颂声:形容沿途的吴民都起立欢呼,赞扬之声充满了整个道路。
  • 愿言借寇向承明:希望太守能将寇敌驱逐,使得国家更加安宁。
  • 春风三月棠阴下:春天的阳光洒在棠树(一种常绿小乔木)的阴凉之下。
  • 多少儿童竹马迎:有许多儿童手拿竹马,高兴地迎接太守的到来。
  • 译文:满路的吴民都站起来欢呼,希望借由将军赶走寇敌,让承天(指首都或重要城市)更加安定。春日的阳光照在棠树上,许多儿童拿着竹马欢欣地来迎接他们敬爱的将军。
  1. 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吴民的热情欢迎和孩子们的纯真欢乐,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赴任的吴太守的期望和祝福。
  • 诗中使用了“满路吴民起颂声,愿言借寇向承明”这样的表达,强调了吴民对太守的深厚感情和期望。
  • “春风三月棠阴下,多少儿童竹马迎”这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通过儿童的活泼形象,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1. 关键词注释
  • 满路:整条道路都被吴民的声音所填满。
  • 吴民:指的是吴地的人民。
  • 吴太守:即吴地的太守,即将赴任的地方官。
  • :指入侵的敌人。
  • 借寇向承明:希望借由将军的能力,驱逐侵略者,使国家安定。
  • 春风:温暖和煦的春风。
  • 棠阴:棠树的阴凉之处。
  • 竹马:古代儿童游戏用的玩具,这里指孩子们手持竹马欢跃迎接的场景。

《送近冈吴太守入觐二绝》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地方特色的诗歌,通过对吴民起颂声和孩子们竹马迎的场景描述,展现了人民对太守到来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的语言简洁生动,情感真挚热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