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东去长趋海,六载三回此渡津。
帆背风轻波浪浅,便从清口向桃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理解诗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提示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等,进行恰当的评价。
“西来东去长趋海”,写诗人由西而向东,一直奔流向前;
“六载三回此渡津”,写诗人在黄河多次往返过这个渡口。“六载”指从公元832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开始,至公元847年(宣宗大中十二年)止,诗人共六次经过此渡,“三回”指从公元847年(宣宗大中十二年)起,至公元852年(懿宗咸通三年),诗人又三次经过此渡。诗人以自己六年三度经过此地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
“帆背风轻波浪浅,便从清口向桃源。”意思是说船帆迎着微风驶行,河上的浪花很轻,于是乘船沿着清溪口,顺流直下,前往桃花源。“帆背风轻波浪浅,便从清口向桃源。”这两句是写舟行所见,写出了舟行途中的轻松、愉悦心情。
【答案】
(1)《渡黄河》
(2)①西来东去长趋海:自长安向西而来,向东而去,一路奔腾直奔大海。②六载三回此渡津:从公元
832年起,诗人六年三次经过这个渡口。③帆背风轻波浪浅:船帆迎着微风行驶,河上的浪花很轻。④便从清口向桃源:顺着
清澈的河流,向着桃花源的方向前进。
译文:
从长安出发,向西而行,直奔大海。从公元832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开始,到公元847年(宣宗大中十二年),诗人六次
经过此渡,从公元847年(宣宗大中十二年)起,到公元852年(懿宗咸通三年),诗人又三次经过此渡。诗人以自己六
次经过此地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船帆迎着微风行驶,河上的浪花很轻。于是乘船沿着清溪口,顺流直下
,前往桃花源。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于公元832年至公元847年,三次经过黄河时,所见到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前二句点明时地。后二
句写舟行所见及舟行途中的轻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