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处有安流,滟滪堆前莫放舟。
纵不归来行不得,鹧鸪声在北山头。

诗词名句“人间何处有安流,滟滪堆前莫放舟。纵不归来行不得,鹧鸪声在北山头。”出自明朝诗人郭辅畿的《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其五十八》。下面将依次解析这首诗的每一句:

  1. 诗句原文
  • 人间何处有安流:这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世间安稳河流的渴望和失落,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和不稳定。
  • 滟滪堆前莫放舟:滟滪堆指的是江中的礁石,诗人劝告人们在此地不要随意放船,可能是提醒人们在危险面前要谨慎行事。
  • 纵不归来行不得:即使不回来,也因为某种阻碍而无法前行。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命运和现实的无奈接受。
  • 鹧鸪声在北山头:鹧鸪的叫声在北方的山头回荡,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或远方的思念。
  1. 译文注释
  • 译文:在这人间,何处才能找到平静流淌的水域?面对滟滪堆这样的险恶地形,我怎能轻易地放舟远航?即便我不归,前方的路也无法通行,或许是因为有鹧鸪鸟的哀鸣在北山头不断回响。
  • 注释:滟滪堆是长江中的一个自然地理现象,位于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下瞿塘峡口的峭壁之上。此处水流湍急,常发生船只触礁事故,因此被称为“滟滪”。
  1. 赏析
    此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深刻感受。诗中的“滟滪堆”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更隐喻着人生中不可预测的挑战和困境。通过这种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的交织,诗人表达了对安全、稳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此外,诗中鹧鸪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哀愁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郭辅畿的《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其五十八》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值得细细品味,而且还能引发读者对自己生活环境、人生道路以及情感状态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