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同高士出,一路听蝉嘶。
雅尚宜秋露,何心怜夏畦。
晚风清梵外,茂树翠微西。
复此令人远,依依飞鸟栖。
诗句释义:
- “山寺听蝉” - 描述诗人在某个山中的寺庙里,听到了蝉鸣。
- “偶同高士出” - 偶然与一个高雅的人一起外出。
- “一路听蝉嘶” - 在路上听到蝉的叫声,强调声音的连续性和环境的自然美。
- “雅尚宜秋露” - 秋天的露水显得格外优雅。
- “何心怜夏畦” - 对夏日田地的怜悯之情并不重要。
- “晚风清梵外” - 傍晚时分,清风带来了远处寺庙的钟声(梵音),增添了一份宁静。
- “茂树翠微西” - 树木郁郁葱葱,在西边形成一抹翠绿色的影子。
- “复此令人远” - 再次让人联想到远方的景色或情感。
- “依依飞鸟栖” - 鸟儿在树上筑巢,显得悠然自得。
译文:
偶尔与高雅之人一同出游,一路上聆听蝉鸣声。
在秋天,清新的露珠显得尤为雅致。我何必去可怜夏天的田野呢?
傍晚时分,清凉的风送来了远处寺庙传来的梵音,树叶在西边投下绿色的阴影。
这让我更加渴望远离这一切,鸟儿在树上筑巢,显得非常悠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的诗。通过描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山寺听蝉:诗的开头即点明了主题——在寺庙中听蝉鸣,这是一种静谧而美好的体验。诗人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偶同高士出:这里的“高士”可能指的是有高尚品德或才华的人,诗人与之同行,可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或启发。
一路听蝉嘶:描述了旅途中的听觉享受,蝉鸣声伴随旅程,增加了旅行的情趣。
雅尚宜秋露:秋天的露水被赋予了“雅尚”,表明其纯净而美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美的赞赏。
何心怜夏畦:虽然诗人提到了夏畦(指夏季田间的畦田),但这里更强调对季节变迁的淡然态度,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晚风清梵外:晚风带来了远处寺庙的钟声,使整个场景变得更加宁静祥和。
茂树翠微西:树木茂盛,形成了美丽的倒影,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复此令人远: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致,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仿佛置身于更为遥远和高远的地方。
依依飞鸟栖:最后一句以鸟儿栖息为画面收尾,象征着自由和安宁,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思了人与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