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珍所尚,三叹少知音。
不遇丁年友,那称大历琴。
徽明千古月,匣向万山岑。
最是同闲止,商歌入旧林。
大历琴
端居珍所尚,三叹少知音。
不遇丁年友,那称大历琴。
徽明千古月,匣向万山岑。
最是同闲止,商歌入旧林。
注释:
- 端居珍所尚:端居,指隐居或清修的生活状态;珍所尚,意为珍视和崇尚某种事物。
- 三叹少知音:三叹,表示多次叹息;少知音,意为缺少理解自己的朋友或知己。
- 不遇丁年友:不遇,表示没有遇到;丁年友,意为在年轻时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那称大历琴:那,表示能够;称,意为符合或匹配;大历琴,是指唐代的大历(766-835)时期的琴曲。
- 徽明千古月:徽明,指琴的徽部明亮;千古月,意为千年如一的月光。
- 匣向万山岑:匣,指琴盒;向,指方向;万山岑,意为连绵不断的山峦。
- 最是同闲止:最是,表示最为;同闲止,意为相同于闲适的止境或状态。
- 商歌入旧林:商歌,指商调的歌曲;入旧林,意为如同进入旧树林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大历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遇、友情难寻的感慨。首句“端居珍所尚”,描绘了作者清修生活的状态,以及对自己喜好的事物的珍视。次句“三叹少知音”,表达了作者感叹找不到知音的心情,体现了孤独和无奈。第三句“不遇丁年友”,进一步强调了知音难遇的主题。接下来的四句分别从琴的徽部、音色、存放环境和音乐意境等方面对“大历琴”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琴的独特魅力。最后一句“最是同闲止,商歌入旧林”,将琴的静谧与自然的宁静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陶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