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佛日,东去访仙山。
五十未闻道,江湖稀闭关。
苍烟奔急翼,霁景媚衰颜。
君问逢迎意,方将乞大还。

【注释】:

  1. 佛日东游答欧奏孚陈皖公:指作者应朋友之请,前往陈皖公处做客。
  2. 西方传佛日:佛教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即得“佛日”,故称佛教传入西方为“传佛日”。
  3. 五十未闻道:意谓五十岁还没有听到高深的学问。
  4. 江湖稀闭关:意为江湖上的名士很少闭门谢客,多指闲散之士。
  5. 苍烟奔急翼:苍烟指烟雾。急翼指疾飞的翅膀。形容烟雾迅速飘动。
  6. 霁景媚衰颜:晴空万里,景色宜人;容颜憔悴,衰老不堪。
  7. 逢迎意:迎合他人的心意。
  8. 方将乞大还:方将表示正在,乞大还表示请求返还,即希望早日返回故乡。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诗人因避战乱而隐居家乡,过着清静的生活。这首诗是诗人答朋友之问之作。诗中表达了他隐居山野、远离尘嚣、潜心修行、淡泊名利的情怀。
    诗的第一句“佛日东游答欧奏孚陈皖公”点题,交代了诗人此次赴陈皖公处的原因。这里的“佛日”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公元560年),也代指佛教。诗人以佛祖成道为由,去拜访陈皖公。“东方”和“西方”都是佛教用语,“东方”泛指中国或亚洲,这里指的是中国。“传佛日”表明这是一次朝拜佛教圣地的活动。
    第二句“西方传佛日,东去访仙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行程。诗人从东方出发前往西方(佛教圣地),又从西向东(中国),去寻找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神仙山。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五十未闻道,江湖稀闭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听到什么高深的学问,说明他在求学路上仍然很谦虚谨慎,不断学习。而“江湖稀闭关”则描绘了他身处世俗之中,但内心却保持一份清高和独立。
    第四句“苍烟奔急翼,霁景媚衰颜”。这句诗通过描写苍烟和霁景,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赞美。苍烟象征着天空中飘渺的云彩,急驰而过的翅膀则是对风的形象比喻。诗人用这两个意象来传达出自己心境的愉悦和自由自在。而“霁景媚衰颜”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欣赏,以及对衰老容颜的感慨。
    第五句“君问逢迎意,方将乞大还”。这句诗是回应朋友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诗人说,我之所以去拜访陈皖公,是为了寻求真理和智慧,而不是为了逢迎他人或者追求名利。同时,他也在表达自己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的出行、学习、感受和看法等几个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他对于人生的态度。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同时也在与朋友的交流中得到了启发和激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