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家似行脚,重卜佛山居。
避寇图中策,呼童载旧书。
春风开瓮牖,夏屋谢权舆。
莫谓皆稠杂,萧萧竹影疏。

【解析】

本诗首尾两句是写诗人移居的缘由。“携家似行脚,重卜佛山居”,意思是带着全家像游历四方的僧人一样到处漂泊,现在又重新选定了佛山居住。这里用“行脚”比喻诗人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第二句中的“重卜”,表明这次搬迁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句中“避寇”,即躲避战乱,“图中策”,意指从图谋中谋求出路。第四句“呼童载旧书”,意为叫来童仆,把家里的旧书都搬来了。这几句写出诗人为了避乱而选择定居于佛山的原因。接下来四句,则描绘了诗人在佛山的新居所的景色。第五句“春风开瓮牖,夏屋谢权舆”,写的是春天来临,诗人推开窗户,只见春风迎面吹来,那茅草屋的门框和窗棂都被风吹动了。这一句描写的是初春时节的情景,突出了诗人新居的简陋。第六句“夏屋谢权舆”意思是说,那夏天的房屋,也随着战乱的结束而结束了。第七句“莫谓皆稠杂,萧萧竹影疏”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里都是拥挤杂乱的,竹林里稀疏的地方,也有几片竹叶飘落下来。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满意之情。最后二句“赏析”中要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我带着全家像游历四方的僧人一样到处漂泊,现在又重新选定了佛山居住。躲避战乱,从图谋中谋求出路,叫来童仆,把家里的旧书都搬来了。

注释:

携家似行脚:带着全家像游历四方的僧人一样到处漂泊。

重卜:重新选择。

避寇:躲避战乱,从图谋中谋求出路。

呼童:让童仆。

旧书:指家中的书卷、文房四宝等。

春风:此处暗喻战乱的结束。

夏屋:夏天的房屋。这里泛指自己的住宅。

萧萧竹影疏:稀疏的竹林中,有几片竹叶飘落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纪事诗。前半篇写诗人移居佛山的原因和过程,后半篇写诗人的新居。

第一句开门见山,点明“携家似行脚”这一行动的目的,即为了躲避战乱,四处漂泊。“重卜”二字说明这次搬迁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经过认真思考的。第三句中“避寇”即躲避战乱,“图中策”,意指从图谋中谋求出路。第四句“呼童载旧书”,意为叫来童仆,把家里的旧书都搬来了。这几句写出诗人为了避乱而选择定居于佛山的原因。接着四句,则描绘了诗人在佛山的新居所的景色。

这首诗首尾两句是写诗人移居的缘由,其中“携家似行脚”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当时流离失所的状态;“重卜”二字表明这次搬迁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避寇”、“图中策”,则表明诗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四处漂泊,寻找栖身之地;“呼童载旧书”,则是诗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卖掉家中的书籍,换取生活必需品。以上这些原因,都为后面描写诗人新居的景色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的四句,则描绘了诗人在佛山的新居所的景色。前两句“春风开瓮牖,夏屋谢权舆”,写的是初春时节的情景,突出了诗人新居的简陋。而后两句“莫谓皆稠杂,萧萧竹影疏”则是诗人对新居环境的满意之情的体现。

此诗语言平实质朴,却生动传神。尤其是结尾二句:“莫谓皆稠杂,萧萧竹影疏”。寥寥数字,将诗人对新居的满意之情和远离战乱的喜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