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向春城,欣欣出郭行。
生烟林薄色,细水石桥声。
菜甲塘边摘,秧船草际撑。
闲心亦何望,归去学躬耕。
【解析】
本诗首联“落落向春城,欣欣出郭行”写诗人来到郊外,心情愉悦。颔联“生烟林薄色,细水石桥声”写诗人在郊外漫步时看到的景象。颈联“菜甲塘边摘,秧船草际撑”写诗人在郊外劳作的场景。尾联“闲心亦何望,归去学躬耕”表达作者想要归隐的志向。
“西畴早春”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时间,交代了地点。“落落向春城,欣欣出郭行”,这是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心境的描写。
“生烟”即草木茂盛的意思,而草木茂盛又与“春城”相呼应,写出了春天的特点,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欣欣出郭行”,是说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出城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兴奋。
颔联“生烟林薄色,细水石桥声”是写景,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生烟林薄色”,写春天的景色:树林里烟雾迷蒙,山野一片苍翠。这里的“林薄”指的是树林和灌木丛,“生烟”是形容雾气弥漫。“细水石桥声”,写春天的声响:小溪潺潺流淌着细细的水声,石头砌成的桥梁发出清脆的响声。这里,“细水”指小溪的水,“石桥”是指石头铺成的小桥,“声”是指声音。诗人用“生烟”“细水”“石桥”等词语来描写春天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特点。
颈联“菜甲塘边摘,秧船草际撑”,是写人的动作,但诗人并没有简单地写人的动作,而是通过写人的动作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菜甲”指的是嫩苗,“秧船”指的是插秧用的小船,“撑”是指划桨。诗人用“菜甲”“秧船”等词语来描写插秧的情景,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菜甲塘边摘”,说明他已经来到了农村,而农民正在“秧船草际撑”,则表明农民正在忙碌地劳作。这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也反映了诗人想要归隐的愿望。
尾联“闲心亦何望,归去学躬耕”,是诗人对前文的总结。诗人在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后,产生了想要归隐的想法,他决定回到家乡,学习农民的生活方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愿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答案】
译文:
春天来临了,诗人来到城外观赏风景。
树木丛生,烟雾缭绕,山野一片苍翠;小溪潺潺流淌着细细的水声,石头砌成的桥梁发出清脆的响声。
在菜甲塘边摘取嫩芽,在草际划动小船。
悠闲的心境又有什么呢?我将要回去耕种田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全诗以“春”为主线,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愿望。首联“落落向春城,欣欣出郭行”写诗人来到郊外,心情愉悦。颔联“生烟林薄色,细水石桥声”写诗人在郊外漫步时看到的景象。颈联“菜甲塘边摘,秧船草际撑”写诗人在郊外劳作的场景。尾联“闲心亦何望,归去学躬耕”表达作者想要归隐的志向。
此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写景,但并非简单描写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颔联中“生烟”一词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春天的轮廓,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尾联中“闲心亦何望”表达了诗人对于都市繁华生活的厌倦和追求田园生活的决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