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优婆塞,随堂近事初。
枯为秋院叶,醒及夜池鱼。
厥后曾何得,于人总不如。
那分一灯影,归彻小窗虚。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慨和对佛法的领悟的诗句。以下是逐句的解读:

首句“头白优婆塞”,优婆塞是古印度的一个修行者,这里指的是一个已经年老的佛教僧侣,他的头上已经有了白发,说明他已经度过了很长的时间的修行生涯。

第二句“随堂近事初”,这里的“随堂”可能是指跟随老师学习,“近事”可能是指最近发生的事情,“初”表示刚刚开始或者开始不久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可能是说这个僧侣刚刚刚刚开始他的学习或者修行生涯。

第三句“枯为秋院叶”,秋天的时候,树叶会枯黄落下,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衰老和死亡。

第四句“醒及夜池鱼”,夜池中的鱼在夜晚醒来,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描述,可能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第五句“厥后曾何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后又有什么可以获得的呢?”这是一种对于人生虚无的感叹,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事无常的无奈。

第六句“于人总不如”,这里的“人”可能是指世俗的人,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世俗的人看来,他的生活总是不如他们的。这是一种对于人生价值的质疑,也是对于世俗偏见的挑战。

第七句“那分一灯影,归彻小窗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分一灯的影子,回到了小窗的空虚处。”这里的“小窗”是一种生活的象征,而“虚”则可能是指生活中的空虚和虚无。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人生像是一盏微弱的灯火,在小窗下摇曳,而这种生活的虚无感就像是小窗的空虚一样,让人感到失落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老僧侣的生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人生、生命和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虚无,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挣扎。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法和修行的领悟,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