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衣白到扁舟,昨夜朝天露缀旒。
世上波澜疑沐鹄,壶中形影不惊鸥。
囊须献笑分前席,内手知寒映敝裘。
二十三丝丛水调,一时一瓣记箜篌。

舟中瓶梅

山人衣白到扁舟
昨夜朝天露缀旒
世上波澜疑沐鹄
壶中形影不惊鸥
囊须献笑分前席
内手知寒映敝裘
二十三丝丛水调
一时一瓣记箜篌

注释与赏析

  1. 山人衣白到扁舟(山人:诗人自指,衣白:穿着白色的衣服,象征隐逸生活)——此句描绘了诗人身着白衣,乘舟远行的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昨夜朝天露缀旒(朝天:早晨的阳光,露缀旒:露珠点缀在车饰上,形容景色美丽)——通过“露缀旒”和“朝天”,展现了清晨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3. 世上波澜疑沐鹄(世间:世界,波澜:波涛,疑:怀疑,沐鹄:天鹅)——此处以“波澜”比喻世事,而天鹅象征着高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超然物外生活的追求。
  4. 壶中形影不惊鸥(壶中、形影:均用来形容诗人心境的宁静,鸥鸟:海鸥,不惊:不受外界干扰)——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海鸥,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5. 囊须献笑分前席(囊须:口袋中的丝线,献笑:微笑,分前席:坐在前面)——这里描述了诗人在宴会上的微笑及其与宾客的亲密互动。
  6. 内手知寒映敝裘(内手:内侧的手,敝裘:破旧的皮衣)——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仍保持着温暖,通过手中的丝线与外界隔离,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坚守。
  7. 二十三丝丛水调(二十三丝:二十三弦的琴,丛水调:音乐名,《乐府诗集》中有二十三篇琴曲,即《水调歌头》《水调羹》等)——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
  8. 一时一瓣记箜篌(箜篌:一种古代弦乐器,此处借指诗歌的音乐性)——最后一句通过描述一次弹奏,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抒情特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是陈子升诗歌创作中的典型代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