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扉闲掩碧江边,十载愁如水上烟。
溪树半含莺语涩,朔云中断雁行偏。
知音几处逢歌雪,问字何人识草玄。
敝宅屡迁无足相,飘零还见汝家贤。

岁除答梁羲倩敦五两甥荆扉闲掩碧江边,十载愁如水上烟。

溪树半含莺语涩,朔云中断雁行偏。

知音几处逢歌雪,问字何人识草玄。

敝宅屡迁无足相,飘零还见汝家贤。

注释:

①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②岁除:指除夕,即旧历年末除夕夜。③敦:问候,拜访。④汴水:古称汴河,流经河南、安徽等省。⑤“十载”句:谓自归隐以来已有十年了。⑩“溪树”二句: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所感。溪边树影半含着鸟儿的啼声,显得十分涩哑;而那从北方吹来的寒风,又使大雁飞得七零八落,不成行列。⑩“知音”句:意谓自己没有遇到能够理解自己的知己朋友。歌雪:指咏白雪以抒怀抱,这里借指知音。⑩“敝宅”句:意谓因为自己多次迁移居所,所以不能与汝家贤人相见。飘零还见:漂泊归来。还见:还能见到,指诗人因战乱而四处流离转徙,终于回到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隐居生活的孤独凄凉和思亲怀友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心和忧虑。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荆扉闲掩碧江边,十载愁如水上烟”,诗人描绘了自己隐居在江边的住所,门前是一片碧绿的江水。诗人用“闲掩”一词,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闲适、自在却又不免有些孤寂。“十载”二字更是强调了时间的漫长,诗人已经在这里隐居了十年之久。然而,这十载之中的愁绪却如同烟雾一样,无法消散。这里的“愁如水上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颔联“溪树半含莺语涩,朔云中断雁行偏”继续描绘诗人眼中的景象。溪边树木郁郁葱葱,似乎在低声吟唱着春天的歌谣,然而这些歌声却带着些许沙哑,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而那些从北方吹来的寒风,又让大雁失去了方向,只能在空中徘徊不定,仿佛是被命运捉弄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知音几处逢歌雪,问字何人识草玄”,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深刻反思。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诗人曾经寻找过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能够理解和欣赏他的人。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发现真正懂得欣赏自己才华的人并不多。于是,诗人不禁发出了“几处歌雪”的感慨,意指在这样的乱世中,能够一起歌唱、共度美好时光的朋友已经变得寥寥无几了。至于“问字”,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意指他在学问上虽然有所成就,但却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赞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无人赏识的无奈和失落。

尾联“敝宅屡迁无足相,飘零还见汝家贤”,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人的怀念。诗人虽然已经多次迁徙到不同的住处,但每当回到故乡时,总是能够感受到那份熟悉亲切的氛围。而对于那些故去多年的亲人和故交,诗人更是充满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当看到汝家的贤人们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风貌时,诗人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深情厚谊,更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士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