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方寒南斗墟,河清难俟乱离馀。
滔天却讶帻如屋,啮雪犹看旃绕庐。
但有金牛通栈道,可无騧马出莎车。
干戈满目风云晚,深入薜萝还读书。

【注释】

八九吟:《唐诗别裁》作《八阵吟》。

剑气方寒南斗墟:剑气,比喻军威;方寒,极寒;南斗,星官名,属箕、斗宿,主天街;墟,废墟。

河清难俟乱离馀:指战乱后,河水变得混浊,难以等到和平。

滔天却讶帻如屋:形容敌军气势之强大,使人吃惊。

啮雪犹看旃绕庐:指敌军的旗帜像裹着雪团一样在庐舍周围盘旋。

金牛通栈道:指诸葛亮曾用金木牛流马来转运粮草。

可无騧马出莎车: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好马,就不能走出莎车。莎车,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莎车县一带。

干戈满目风云晚:意思是说战争已结束,但到处是兵器和战争的景象。

薜萝:指山野。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咏史抒发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关注之情。

首句写蜀中形势。“剑气方寒”三句,写蜀中形势。剑气,喻军威;方寒,极寒;南斗,星官名,属箕、斗宿,主天街;墟,废墟。这四句写蜀中形势。剑气方寒,意味着蜀中战事尚未平息,仍处在紧张状态之中,南斗墟即指此。河清难俟,指蜀中水灾之后,河水浑浊,难以等到洪水退去;乱离馀,指战乱以后,余下的残破不堪。这两句写蜀中水灾后,战事仍在进行,国家还处于混乱状态之中。这四句写蜀中形势。

颔联写蜀中人民生活状况。“滔天”二句,写敌军气势之强大,使人吃惊。滔天,形容敌军气势之大,不可阻挡;帻如屋,指敌军的旗帜像裹着雪团一样在庐舍周围盘旋;啮雪,指敌军的旗帜像裹着雪团一样在庐舍周围盘旋;旃,古代行军时所乘的马匹上披的红色毡子,这里指战旗。这四句写蜀中人民生活状况。“滔天”,写敌军气势之大,不可阻挡;“帻如屋”,写敌军的旗帜像裹着雪团一样在庐舍周围盘旋,形象鲜明地写出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啮雪”,指敌军的旗帜像裹着雪团一样在庐舍周围盘旋;“旃绕庐”,指敌军战旗在庐舍周围盘旋,形象鲜明地写出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啮雪”、“旃绕庐”,都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敌军的嚣张气焰;“吞毡庐”,“吐毡庐”,则从听觉角度来描写敌军的嚣张气焰。这四句写蜀中人民生活状况。

颈联写蜀中交通状况。“但有”二句,意思是说如果缺少好马,就不能走出莎车。莎车,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莎车县一带。这四句写蜀中交通状况。“但有”,意思是只有;“騧马”,指良马;“出入”,指往来;“出莎车”,指往来于莎车之间。这二句写蜀中的交通状况。这二句写蜀中交通状况。这二句写蜀中交通状况。

尾联写蜀中百姓的生活状况。“干戈”四句,意思是说战争已结束,但到处是兵器和战争的景象;“满目”,意思为到处都是;“风云晚”,意思是说战争已结束,但到处是武器和战争的痕迹;深入,入山;薜萝,指山野。这二句写蜀中百姓的生活状况。“干戈”,指武器,也泛指战争;“满目”,意思是到处是;“风云晚”,意思是说战争已结束,但到处是武器和战争的痕迹;“薜萝”,指山野,也代指百姓。这二句写蜀中百姓的生活状况。

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表达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全诗构思严谨,想象丰富,语言简练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