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听人谈七夕,举头真欲尾星行。
催娘案上排生果,替姊笺头录乳名。
乱唱仙歌敲竹简,私斟圣水贮瓷罂。
虽然时节为儿戏,不觉能添老大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为《七夕戏赠小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稚子听人谈七夕,举头真欲尾星行。
“稚子”指的是年幼的孩子。这里的“稚子”指的是作者的幼子,他在聆听人们谈论七夕节时,显得异常兴奋,甚至想要效仿天上的星星一样,追随它们的方向。
催娘案上排生果,替姊笺头录乳名。
“催娘”在这里可能是指母亲,而“案上排生果”,则意味着母亲在案头上摆放着新鲜水果,可能是为了庆祝七夕节的到来。而“替姊笺头录乳名”则表明,孩子模仿大人的样子,用笔记录下姐姐的名字。
乱唱仙歌敲竹简,私斟圣水贮瓷罂。
这里描述的是孩子在家中随意地唱起仙歌,并用竹简敲打出节奏,同时私自取来圣水的瓶子,准备用来装水。这里的“仙歌”和“圣水”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分别代表着神话中的神仙歌声和神圣的水。
虽然时节为儿戏,不觉能添老大情。
尽管七夕节是一个节日,但孩子并没有把它当作严肃的事情去对待,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游戏。然而,他在这个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并因此增加了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小男孩在七夕节这一天玩耍的场景,展现了孩子们对于节日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孩子天真、好奇的一面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之间的亲情纽带。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孩子的成长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