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口橹声催,已见名园径尽开。
对月客心长水满,观涛诗兴广陵回。
曾于牧伯承清荫,自作樵夫信不才。
丝竹东山樽北海,岂期簦笠一趋陪。

诗句解读

1 “鸳鸯湖口橹声催,已见名园径尽开”:描述了在鸳鸯湖畔,听到远处的橹声催促着名园的路径渐渐展开。这里的“鸳鸯湖”可能是指著名的湖泊,而“橹声”则可能是划船时的声音。

  1. “对月客心长水满”: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心情随着湖水的波纹起伏,如同水面上的月亮一样明亮。
  2. “观涛诗兴广陵回”:这里的“观涛”可能是指观赏海涛,而“广陵回”则可能是指诗歌的灵感在广陵地区得到启发。
  3. “曾于牧伯承清荫,自作樵夫信不才”:诗人回忆起曾经在牧伯那里接受过清静的庇护,而现在自己也成为了樵夫,感到自己不够才华横溢。
  4. “丝竹东山樽北海,岂期簦笠一趋陪”: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期待在东山和北海之间饮酒的场景,但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与一个没有才华的樵夫一起前往。

译文

鸳鸯湖畔的橹声催促着名园的道路展开,我看到月光下的水波荡漾。
我的心情随着湖水的波动起伏不定,仿佛月亮在水面上闪烁。
我在广陵得到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感觉自己不够才华横溢。
我曾接受过牧伯的庇护,现在我也成了樵夫,但我感觉自己不够才华。
我期望在东山和北海之间的丝竹乐声中饮酒,但没想到自己会和一个没有才华的樵夫一起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变化和他的自我认知。首句通过自然景观引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名园景色的喜爱。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月、观涛等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对月客心长水满”和“观涛诗兴广陵回”等句子,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认知。同时,诗人的自我认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期望和压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