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灯合形影,却被春灯隔。
今夜烛光残,绝缨何处客。
赏析
《上元夜不得傅二同席》是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所作,以春夜的灯火阑珊和孤独的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遗憾。诗中“春灯合形影,却被春灯隔”描绘了节日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今夜烛光残,绝缨何处客”则进一步展现了这种孤独感。陈子升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心的孤独、思念和期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展示了陈子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春夜景象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人生感慨。
注释
- 春灯合形影:春夜的灯光如影相随,形成了一种温馨和谐的画面。
- 却被春灯隔:虽然有春灯相伴,但诗人仍感到孤单和隔离。
- 今夜烛光残:指元宵节夜晚已过,蜡烛即将燃尽。
- 绝缨何处客:意指在如此寂寞的夜晚,诗人如同被抛弃的客人,无处可去。
- 春灯:元宵节时点放的各种彩灯。
- 形影:这里指的是陪伴自己的人或物的影子。
- 绝缨:古代的一种礼仪,意为剪断帽缨表示敬意。
- 绝缨何处客:形容自己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却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客人。
译文
春夜灯火辉煌映照出人影,却无法驱散我内心的孤寂。如今残存的烛光,照亮了谁的离别之地?我在这寂静的夜里,仿佛一个迷失方向的游子。
关键词释义
- 春灯合形影:指元宵节时点放的各种彩灯,以及它们所投射出的影子。
- 却被春灯隔:即使有这些彩灯的陪伴,诗人仍感到孤独和被隔离。
- 今夜烛光残:指元宵节夜晚已过,蜡烛即将燃尽,象征着节日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
- 绝缨何处客:出自古代礼仪,意为剪断帽缨表示敬意。在这里,诗人用来形容自己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诗歌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升的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他对节日氛围的向往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孤独和遗憾,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