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署耽行役,雨过觉心凉。
记及来时路,梅雨正瀼瀼。
天生桥畔度,夹道丛苍莨。
秀岩开锦壁,石涧响笙簧。
赖此怡心目,不厌溅衣裳。
今也乘苇下,秋月聘溪光。
适会所经地,如友晤他乡。
把盏试长眺,清飙一何扬。
僮仆亦以喜,巫峰路不长。
明朝荡漾去,楚水接清湘。
注释及赏析
译文
- 经过万县时,天下大雨,泥泞不堪。现在顺流而下,天气晴朗,又下了雨。
- 我因为公务耽误行程,雨水过后,心里感到凉爽。
- 我记得来的时候,正是梅雨季节,空气湿润而清新。
- 天生桥的旁边渡过,夹道两旁长满了苍老的莨苕叶。
- 秀美的山岩开凿成彩绘的墙壁,石涧中传来如笙簧般的响声。
- 赖此美景怡然心情,不厌恶被雨水溅湿的衣服。
- 现在乘坐小船下行,秋夜的月光照映在溪面。
- 正好遇到了所经过的地方,好像老朋友一样相见。
- 举起杯子试着远眺,清风浩荡吹拂,令人心旷神怡。
- 仆人也很高兴,巫峰路并不长。
- 明天将船荡漾而去,楚水与清湘相连。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在旅途中所作,记录了从万县至顺流而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雨、晴等自然现象及其对作者心情的影响。
诗的开始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和不便,大雨使得道路泥泞难行,但随后又转为晴好,给作者带来了短暂的宁静。接着,通过回忆来时路上的梅雨,表达了对那时节清新空气的喜爱。
接下来四句主要描述了途中的自然景色:天生桥畔、丛生苍莨以及秀岩开画壁,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愉悦。特别是“石涧响笙簧”,生动地描绘出山间的溪声如同乐器般悦耳,增添了旅途的诗意与浪漫。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个人感受,通过对比雨后和晴天的不同心境,表达了对于自然变化带来的心理影响。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和感悟力。
诗的最后一两联则转换了主题,通过提及所经之地和朋友之约,表达了旅途中的期待和惊喜。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旅程的总结,不仅展示了旅行的结束,还传达了对未来旅程的期许。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旅行过程中自然美和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