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发秦淮暮,西风正面来。
朝从大江溯,风转两帆开。
白鸟晴逾洁,黄芦冷未摧。
潮平行正稳,几度见烽台。

癸卯仲冬望日登舟,秦淮翌旦过龙湾出大江

  • 癸卯:农历的第十八个年份,即1623年;
  • 仲冬:农历的十一月;
  • 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 登舟:登上船只;
  • 秦淮:今南京市秦淮区,古称金陵、建康,六朝时为都城所在地,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称;
  • 翌旦:第二天清晨;
  • 龙湾:长江中下游的一段,位于今江苏镇江市附近;
  • 出大江:离开长江。

译文:在1623年农历的十一月十五日(癸卯)早晨,我登上了秦淮的船只,准备第二天一早经过龙湾离开长江进入长江大流。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格式要求如下:

  • 癸卯仲冬望日登舟:癸卯是农历的第十八个年份,仲冬是农历的十一月,望日是农历每月十五日,登舟是登上船只。
  • 舟发秦淮暮,西风正面来。
  • 朝从大江溯,风转两帆开。
  • 白鸟晴逾洁,黄芦冷未摧。
  • 潮平行正稳,几度见烽台。

注释:

  • 癸卯:农历的第十八个年份,即1623年;
  • 仲冬:农历的十一月;
  • 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 登舟:登上船只;
  • 秦淮:今南京市秦淮区,古称金陵、建康,六朝时为都城所在地,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称;
  • 翌旦:第二天清晨;
  • 龙湾:长江中下游的一段,位于今江苏镇江市附近;
  • 出大江:离开长江。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在1623年冬至之后所作,他在船上眺望着长江两岸的景色,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诗中的“舟发秦淮暮,西风正面来”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畔等待船只出发的情景,而“朝从大江溯,风转两帆开”则表现了他乘坐船只逆流而上的景象。诗中的“白鸟晴逾洁,黄芦冷未摧”形象地描绘了江上白鸟的纯洁美丽与黄芦的坚韧生命力,而“潮平行正稳,几度见烽台”则展示了长江大江的平静和壮丽。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长江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