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箫声远,城春竹色斑。
天文鹑尾次,地险虎头关。
绾绶此为郡,结茅先对山。
雨晴闻布谷,斗草未能闲。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江州刺史任上的感怀之作。首句“江月萧声远”写景,点明时间是在清秋的夜晚;后三句分别描绘了郡内和郡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仕途失意的感慨。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不能及时行乐的遗憾。

【答案】

译文:夜幕降临,月光如练,江边传来远处的箫声,城头春色斑驳。天文星象中的鹑尾星次,地势险要的虎头关。我被朝廷授以官职来到此地当官,先在山中结茅草屋。天气放晴听到布谷鸟叫声,斗草游戏未能尽情欢乐。

注释:江:指长江。郡:指州郡。萧声:指箫声,一种吹奏乐器。天文:指天文现象,借指时令。鹑尾:二十八宿之一,属东方苍龙七宿中的一宿。白虎:二十八宿之一。属西方白虎七宿中的一宿。虎头关:《水经注》载:“江之右有虎头关。”

赏析:

这首诗是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作者由江州刺史改授太子詹事、分司东都时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联八句,前三联写景抒情,末联抒发情感。

第一联“江月箫声远,城春竹色斑”,写景抒情。诗人在江州任职,身处异地,面对江边的明月以及城中的春天景色,心中自然产生思乡之情。“江月”点明地点,“箫声”写出声音,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氛围,“远”字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城春”一句,既描写了景物,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情波动。“竹色斑”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里竹林的颜色,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天文鹑尾次,地险虎头关”,写景抒情。诗人通过天文星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天文”二字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唐代。“鹑尾”是二十八宿之一的一颗星,属东方苍龙七宿中的一宿。“地险”则表明了地理形势,“虎头”是地名,也是一座关隘的名字,位于江西境内。

第三联“绾绶此为郡,结茅先对山”,写景抒情。“绾绶”一词出自《晋书·王导传》,王衍因不满司马道子专权而辞官归家,道子送其玉佩等物,王衍不以为礼,说:“卿辈何乃太殷勤耶!”王衍用“绾绶”自喻,意为自己虽然受封高官,但并不为所动,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此处用以比喻诗人虽然受到重用,却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始终保持着清高的品质。“结茅”则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地方。“先对山”则表明了诗人的住所位置,即在山上。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又表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泊。

末联“雨晴闻布谷,斗草未能闲”,写景抒情。“雨晴”则表明了天气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布谷”是一种鸟类的鸣叫,古人认为它预示着丰收的季节来临。然而,诗人此时的心情却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联想到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另一方面,诗人也感受到了岁月匆匆,青春易逝的感觉。因此,诗人发出了“斗草未能闲”的感慨。这里的“闲”字既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也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