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茅为寓所,郡治亦于兹。
篱外獐窥吏,衣中蚁啮肥。
昼长无讼牒,兴到有新诗。
早食逢来使,斋厨米再炊。
寓所
盖茅为寓所,郡治亦于兹。
篱外獐窥吏,衣中蚁啮肥。
昼长无讼牒,兴到有新诗。
早食逢来使,斋厨米再炊。
【注释】:
- “寓所”:寓所是古代官署的住所。这里用“寓”字表示“官舍”的意思。
- “盖茅为寓所”:盖茅是建房时用茅草做屋顶。寓所即官府的住所。
- “郡治亦于兹”:郡治是郡守的办公地点,这里指代官府。于兹是在此。
- “篱外獐窥吏”:篱笆外有一只獐在窥视着官吏。
- “衣中蚁啮肥”:意思是衣服里有蚂蚁在咬肉吃。这两句都是以动物自喻,说自己在官场上受到的欺凌和压迫就像被饥饿的老鼠啃噬一样的难受。
- “昼长无讼牒”:因为时间太长了没有发生官司(讼)。讼牒是指诉讼公文。
- “兴到有新诗”:兴致来了就有新的诗作。
- “早食逢来使”:早上吃饭的时候遇到来使(信使),这里指使者带来书信或命令。
- “斋厨米再炊”:斋厨是官府里做饭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官府厨房里的粮食。再炊是指再次烧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古诗。全诗通过写自己官居一隅、寄食他乡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
首联“盖茅为寓所,郡治亦于兹。”起句点题,说明自己的居所,并暗示了自己官居一隅,寄居异乡的处境。颔联“篱外獐窥吏,衣中蚁啮肥”,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受困的野兽,既反映了他官卑职小,被人欺压的情况,又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颈联“昼长无讼牒,兴到有新诗”,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抒发了他的感慨。这两句分别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一种是无所事事,闲得无事可干(昼长),另一种则是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兴到),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尾联“早食逢来使,斋厨米再炊”,诗人以“早食”、“来使”、“斋厨”、“米”等词语为线索,将自己的生活状况描绘得更加生动具体:早晨刚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早食),就遇到了前来传递信息的使者;而自己的厨房里也正好又有了足够的粮食可以做饭(斋厨米再炊)。这两句既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又进一步渲染了他孤独寂寞、无人问津的凄凉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