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壁风棂几岁华,瓮浆温酌当供茶。
蔓根作菜甜如芋,粟饭登盆细杂沙。
病妪暖煨芦席炕,小娃夜纺木绵车。
掩关且拥重衾坐,苏子油灯屡结花。
郯城客馆晚宿
烟壁风棂几岁华,瓮浆温酌当供茶。
蔓根作菜甜如芋,粟饭登盆细杂沙。
病妪暖煨芦席炕,小娃夜纺木绵车。
掩关且拥重衾坐,苏子油灯屡结花。
【注释】
- 郯城:古代地名,今山东省郯城县。
- 烟壁风棂:指室内的墙壁和窗户上挂着的帘子,都是烟熏的痕迹。
- 几岁华:形容岁月流逝,已经有很多年过去了。
- 瓮浆:陶制的酒坛,这里用来指泡制酒水的工具。
- 供茶:准备茶水来招待客人。
- 蔓根:指蔬菜的根部,这里特指红薯。
- 粟饭:小米煮成的饭,这里泛指粗粮。
- 粟饭登盆:形容米饭粒粒分明,像一粒粒小珠子。
- 细杂沙:将米粒与沙混合,使饭更加细腻。
- 病妪:生病的老人。
- 暖煨:用火烤热。
- 芦席炕:用芦苇编织成席子做成的床铺。
- 小娃:小孩。
- 木绵车:指织布机上的木棉线。
- 掩关:关闭门窗。
- 重衾(qīn):厚厚的被子。
- 苏子油灯屡结花:形容夜晚灯光闪烁,如同花朵般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晚归人旅途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客居他乡、晚宿旅店时的种种生活场景。
“烟壁风棂几岁华,瓮浆温酌当供茶。” 诗人首先描绘了旅店内的环境,烟雾弥漫的墙壁和风棂透出的光影,暗示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而瓮中的酒水和准备好的茶水,则反映出旅途中的生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蔓根作菜甜如芋,粟饭登盆细杂沙。” 接下来,诗人转向了菜肴的描写,用“薯”代替了“芋”,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米饭粒粒分明,像小珠子一样,与沙米混合后,使得食物更加细腻。
“病妪暖煨芦席炕,小娃夜纺木绵车。” 这部分描绘了旅店中老人和孩子的生活状态。老人在温暖的环境中休息,孩子则在织布机上纺制木棉线。这些细节描绘出了旅途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既有辛劳也有乐趣。
“掩关且拥重衾坐,苏子油灯屡结花。”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他选择紧闭门窗,拥抱着温暖的被子,欣赏着闪烁不定的油灯,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旅途中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