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爽新暄皆可人,四时佳候一时均。
浑无寒气浑无暑,半似秋天半似春。
满地槐阴连曲径,透帘日色度芳尘。
伯夷下惠能同调,昼永从容乐意真。
【注释】
清和:天气晴暖,没有寒暑之差。
暄:暖。
四时佳候一时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都很适中。
浑无寒气浑无暑:整个天地间没有冷气,也没有热气。
半似秋天半似春:一会儿像秋天,一会儿又像春天。
连曲径:通向曲曲折折的小道。
透帘日色度芳尘:透过窗帘,阳光照进室内,尘埃被阳光映照得闪闪发光。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因反对武王伐纣而被周武王封为诸侯。
下惠:指夏禹,传说他治理洪水有功,天下太平时,百姓尊他为圣人。
调:调和,和谐。
从容:心情舒畅,不慌不忙的样子。
【赏析】
《咏四时》,诗中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景象,表现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清和轻爽新暄皆可人”,诗人首先描写了四时变化的景色和气候特点。“清和”指的是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没有寒冷或炎热的感觉;“轻爽”指的是空气清新而凉爽;“新暄”则是指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这些词语都生动地描绘了四季变化时的美好景象。
“四时佳候一时均”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这里的“佳候”是指美好的时节或气候条件,“一时均”则表示这种美好的时刻是短暂而短暂的。因此,诗人用“一时均”来突出四季变化的美丽瞬间。
“浑无寒气浑无暑,半似秋天半似春”,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浑无寒气”和“浑无暑”分别描述了没有严寒和酷热的天气,而“半似秋天半似春”则表达了四季交替时的微妙感觉。这种描述手法既形象又生动,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四季的变换之美。
整首诗以“满地槐阴连曲径,透帘日色度芳尘”作结,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图。这里的“满地槐阴”指的是茂密的槐树荫蔽下,“连曲径”则表示曲径通幽的情景。而“透帘日色度芳尘”则通过描绘阳光透过窗帘照射进屋内,使得尘埃被映照成金色的画面,增添了一份诗意和美感。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变化的景色,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追求自然和谐的心态。同时,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动人,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之中,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