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碑读罢度蒿莱,行傍人家取路回。
野叟不知郡太守,茅檐留坐供青梅。

【注释】

信步:随意漫步。蒿莱:野草,指荒凉之地。度:过。郡太守:县太爷的代称。茅檐:简陋的茅草屋。留坐:请人坐。青梅:青涩的梅子,这里指酒菜。

【赏析】

首句“断碑读罢度蒿莱”,是说在荒草萋萋的旷野里读着一块断碑上的文字,不觉走过了一片蒿莱。诗中“蒿莱”一词,既点出了荒僻的地点,又暗寓诗人的心情,表明他心情抑郁,意欲摆脱。“度”字用得很妙,它既写出了诗人在荒草中行走时那种茫然若失的神情,也暗示了他因读碑而心绪不畅的原因。

次句“行傍人家取路回”,写诗人在蒿莱中迷失方向。“旁”字表明了作者行动的路线,“取”字说明他是边走边思考,寻找回家的道路。“傍”即旁边,此处有顺从、依傍之意。“人家”指村舍,表明诗人是在村舍之间徘徊。这一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为下面两句做铺垫。

第三句“野叟不知郡太守”,写野老对郡太守的不识。这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识别人才,就会失去知人之明,导致误事。“野叟”是乡村里的老人,“郡太守”是指地位很高的官员。“不知”一词,表明诗人对于太守的无知和不认识。

末句“茅檐留坐供青梅”,描写太守被野老热情招待的情景。这句诗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前句表明了太守对人才的不辨好坏,后句则表现了野老的热情好客和对太守的敬重。“留坐”是留客人坐着的意思,“供青梅”则是说主人拿出了青梅来款待客人。这里的“供”字,既表现出主人的热情,也暗示了太守的地位。

这首诗通过对荒郊野外断碑、野老、茅屋等景物的描绘,以及太守和野老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表达了一个哲理:识人之难在于能否识别人才,知人之易在于能否发现并使用人才。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那就是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