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青林满旧矶,风光闲探石桥西。
羞看白发逢秋短,敢妄浮云阅世低。
野服不妨荷芰缉,锦囊应为茝兰携。
乘凉欲了朱明约,行处须扶太乙藜。

秋日黄文学宴集西郭山寺红树青林满旧矶,

风光闲探石桥西。

羞看白发逢秋短,

敢妄浮云阅世低。

野服不妨荷芰缉,

锦囊应为茝兰携。

乘凉欲了朱明约,

行处须扶太乙藜。

【注释】

(1)西郭:西面的城角,即城外之角。古时以城角为界,称城为郭。

(2)黄文学:指唐代黄滔。滔曾官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诗中“学”字,当是“文”的借字。

(3)矶:水边岩石。

(4)风物:风景和事物。

(5)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6)白头:指老年的头发。因头发变白,故称。这里泛指老年人。

(7)浮云阅世:指世事如浮云变幻不定,人生短暂。也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8)芰:菱叶。

(9)茝兰: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比喻君子,也用来表示对友人赠物的谦辞。

(10)朱明:夏历正午,指初秋的天气。朱,通赤,赤黄色。

(11)藜:草名,又名马兰,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互生,花紫色或白色,果实有棱,种子黑色。

赏析:

此诗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的对象是诗人黄滔,而酬答的内容则是作者与友人在西郭寺相会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郭寺相聚时的景象,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之情。

首联“红树青林满旧矶,风光闲探石桥西”。诗人描绘了西郭寺周围的景色和氛围。这里的红树和青林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旧矶则意味着岁月流逝的痕迹,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石桥则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羞看白发逢秋短,敢妄浮云阅世低”。“羞看白发逢秋短”指的是诗人看到自己年华已逝,白发渐多,不由得感到有些羞愧和无奈。而“敢妄浮云阅世低”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调侃和自嘲。他认为自己虽然经历了世事的变化和人生的起伏,但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地生活着。

颈联“野服不妨荷芰缉,锦囊应为茝兰携”。“野服”指的是朴素的衣服,代表着诗人的平民化身份。而“荷芰缉”则是一种编织工艺,象征着质朴无华的生活态度。“锦囊应为茝兰携”则是指诗人携带着精美的锦囊,里面装满了珍贵的礼物,如香草等,以示对友人的尊重和感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深厚,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珍视对方的美好品质。

尾联“乘凉欲了朱明约,行处须扶太乙藜。”这里的“乘凉”指的是避暑的意思,而“太乙藜”则是一种植物的名称。诗人在西郭寺与友人共度了一个愉快的夜晚,他们在凉爽的环境下畅谈着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他们也互相赠送了珍贵的礼物作为纪念。诗人用“扶太乙藜”来表达他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西郭寺周围景色和氛围的描绘,以及对友人之间的交流情况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乐观、豁达和坚韧的性格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