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祠外水明砂,千古高风岂易夸。
一表孤诚陈魏阙,百年慈母共天涯。
学亏易简终旁径,道接朱程是大家。
此日瞻依庑阶下,羹墙如在思弥加。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清秋祠外水明砂:清秋祠位于今江西南昌,这里指代诗人所处的环境。水明砂可能是指清澈见底的水和闪烁着光的沙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明亮的氛围。千古高风岂易夸:自古以来,陈白沙(陈献章)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学识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高风”指的是他的品行和学识,”岂易夸”表示这种赞扬是不容易得到的,强调了陈先生的崇高地位和伟大影响。一表孤诚陈魏阙:陈白沙一生清廉正直,他忠于国家,忠诚于人民,这种”一表孤诚”的精神体现在他的行动中,如他在朝政中的表现。陈白沙在明朝初年任大理寺丞、刑部右侍郎等职,为官清廉正直,敢于直言劝谏,深受百姓爱戴。”陈魏阙”可能是指他将这种忠诚精神表现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百年慈母共天涯:陈白沙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他始终怀念母亲,并将母亲的教诲视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这里的”慈母”指的是他的生母。”共天涯”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要铭记母亲的教诲和关爱,这体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亲情的重视。学亏易简终旁径:学习上,陈白沙认为学问不应该追求捷径,而应该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地学习。他的这种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严谨性。道接朱程是大家:朱熹、程颢和程颐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们对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陈白沙将他们视为学习的榜样,认为学习应当遵循他们的学术传统,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培养。此日瞻依庑阶下:在这一天,诗人站在祠堂的廊檐下,望着庭院中的陈白沙先生画像。”瞻依”表示敬仰和依恋之情。”庑阶下”则表明诗人是在祠堂的廊檐下站立,可能是为了更近距离地感受陈白沙的教诲和风采。羹墙如在思弥加:诗人站在廊檐下,仿佛可以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幅画,那是陈白沙的画像。这幅画让他想起了陈白沙的教诲和精神,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陈白沙的伟大。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陈白沙先生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尊敬、怀念和崇敬之情。通过描绘陈白沙的高尚品质、忠诚精神以及他的学术成就,诗人展示了陈白沙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光芒。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内心修为的追求,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