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寒烟生,鸣蛩响衰草。
古道无人行,空山白云老。

【注释】

白云杂咏:即《杂咏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公元764年(大历九年)春,当时杜甫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他因怀念友人严武而作此诗。

日夕寒烟生,鸣蛩响衰草:傍晚时分,寒气袭人,烟雾弥漫。蟋蟀在草丛中鸣叫,声声入耳。

古道无人行,空山白云老:古老的山路无人行走,只有白云在山上飘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夔州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全诗以“白云”为线索,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索的画面。

“日夕寒烟生,鸣蛩响衰草。”首句写黄昏时分,寒气袭人,烟雾弥漫。第二句写蟋蟀在草丛中呜叫,声音凄凉。这两句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描绘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寒冷、凄清的环境中。

“古道无人行,空山白云老。”第三句写古老的山路无人行走,只有白云在空中飘荡。第四句写时间流逝,一切都变得苍老。这两句主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描绘画面,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沧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身世之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寥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