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海鲸波伏,沙村蜃气开。
居从云外出,路逐柳边回。
李贺携囊至,王弘拥盖来。
主人归便得,知近钓鱼台。

诗句:胆海鲸波伏,沙村蜃气开。居从云外出,路逐柳边回。李贺携囊至,王弘拥盖来。主人归便得,知近钓鱼台。

译文

在陶益的《访林明府旧里次韵》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胆海鲸波伏”描绘了宽阔的海面上海浪平静如海,而远处的鲸鱼则显得庄严而壮观。“沙村蜃气开”,则形容了沙漠村落中,由于热空气上升形成的蜃景,使得天空中的云朵如同被揭开一般,呈现出各种奇异的形状。

注释

  • 胆海鲸波伏:大海像心脏一样广阔,波浪平息。
  • 沙村蜃气开:沙漠中的村庄,因为热气上升形成了如幻似真的蜃景。
  • 居从云外出:居住之地仿佛从云端之上,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 路逐柳边回:沿着柳树旁的道路行走,似乎随着风轻轻摇曳。
  • 李贺携囊至:唐代诗人李贺带着他的行囊来访。
  • 王弘拥盖来:另一位显赫人物王弘(可能指王弘治)也来到了这里,并乘坐着华丽的车盖。
  • 主人归便得:回到主人那里,就能得到一切所需。
  • 知近钓鱼台:知道这里靠近著名的钓鱼台,可能是为了游览或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访问一个名为林明府的地方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文环境的深刻观察,陶益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交融。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比东海的宁静与沙漠中的奇景,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壮丽。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与赞美。
  • 语言精炼:诗歌用词考究,每个字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表达了景色的美,又增加了诗歌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使用如“胆海鲸波伏”,不仅描绘了大海的辽阔和波涛的壮阔,还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深邃。
  • 象征手法:诗中的“沙村蜃气开”使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希望和梦想的实现。这种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文化内涵:诗中提到的“李贺携囊至”,“王弘拥盖来”等元素,不仅显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借鉴,也反映了诗人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包容和融合。

《访林明府旧里次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还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