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伯子先捐馆,白首慈亲旧倚门。
泣向紫荆疑是梦,愁闻孤雁欲销魂。
弃繻偶得灯前认,遗事堪于月下论。
三十年来多涕泪,鹡鸰相急在中原。

【解析】

此诗为追忆亡兄之作。诗人在怀念兄长的情思中,表达了深切的悲痛。首句“青春伯子先捐馆”,指先兄去世的时间是在青年时候。第二句“白首慈亲旧倚门”,点明自己年老体衰的原因是为了思念死去的亲人。第三、四句写对兄嫂的哀痛。第三句“泣向紫荆疑是梦”,是说妻子哭着来到紫荆树下,怀疑这是不是一场梦。第四句“愁闻孤雁欲销魂”,是说听到孤雁的鸣叫,令人心烦意乱,仿佛魂都快要离身了。第五、六句抒发自己的悲伤之情。“弃繻偶得灯前认”,意思是说,偶然得到一件破旧的丝织品,可以在灯光下辨认出哥哥的名字;“遗事堪于月下论”,意思是说,那些往事,都可以在月光之下谈论起来了。末二句表达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最后两句,诗人由回忆而联想起故里中原,表现了作者的悲愤心情。

【答案】

(1)注释:①伯子:指兄长李伯玉。②紫荆:这里代指故乡。③鹡鸰:即青鴝,一种小鸟,相传能传书信。④三十年:从公元825年至诗人创作此诗时,已过去了三十年。

译文:我的青春时代,兄长先他而去,如今白发苍苍的我,只能倚门而望。我对着紫荆树流泪,好像那只是一场大梦,又听到孤雁悲鸣,使我魂消肠断。偶然得到了一件破旧的丝织品,可以把它放在灯光下辨认出哥哥的名字。往事历历在目,都可以在月光之下谈论起来了。三十年来流了多少泪水,我与弟弟相依为命,急盼着他回到中原。

赏析:

此为一首悼念亡兄的诗。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叙事抒情结合紧密,情景交融。诗中既写出了亡兄生前为人的谦恭有礼,也表现出诗人对亡兄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