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园昔别已多年,月旦今评孰最贤。
老我但知闲是好,丝瓜藤下枕书眠。
【注释】
里中:指乡里。谐谈:闲谈,聊天。月旦:比喻评论。孰(shú):谁。老我:年老。闲是好:悠闲自在是好事。丝瓜藤下枕书眠:意喻安于贫贱生活。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春,时作者在江西上饶。诗人以闲适的心境,抒发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看法:人到老年,只要过得安逸自在,就是幸福;不必去追求荣华富贵,更不要为功名利禄而劳碌奔波。
这首诗的首句“听里中谐谈”是说,听到家乡里的人们议论纷纷。“乡园昔别已多年”,说的是诗人与故乡已经分别多年。“今评孰最贤”,意思是现在有人要来评论谁是贤能之士,这当然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诗人并不想争名逐利,他只想过着平淡清贫的生活。于是他说:“月旦今评孰最贤。”这里,诗人用“贤”字作为“月旦”的对象,表示自己不想与那些争名逐利的人相比,只求过自己认为最好的日子。
次句“老我但知闲是好”,诗人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态度。“但知闲是好”,意思是只有我明白什么叫闲适快乐才是好的。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自白的精华所在。
三句“丝瓜藤下枕书眠”,写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喜欢在屋旁的藤椅上休息,枕着一卷书睡大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丝瓜藤”这个意象,意谓自己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有读书的乐趣,所以感到惬意;而“枕书眠”则表明他心满意足,乐在其中。
最后一句“闲是福”是对全篇主题句的概括,它点明了全诗的中心思想:人到了老年,只要能安于清贫,不图名利,那就是幸福的;何必去争夺功名富贵呢?这是诗人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