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为躯造化功,游魂为变浩无穷。
如何谓死为灭尽,反落禅诃断见中。
神化自然称不测,有无不著是真空。
莫将空字谩归佛,虚实原于微显同。

戊午吟

精气为躯造化功,游魂为变浩无穷。

如何谓死为灭尽,反落禅诃断见中。

神化自然称不测,有无不著是真空。

莫将空字谩归佛,虚实原于微显同。

注释:

  • 精气为躯造化功:这里指的是人的生命是由天地间的精微之气凝聚而成,这种生命活动是自然界的一种造化之力的作用和结果。
  • 游魂为变浩无穷:这里的“游魂”是指那些在世间游走的灵魂,它们的变化是浩渺无垠的,无法穷尽。
  • 如何谓死为灭尽:如何能够说死亡就意味着彻底的消失和毁灭呢?这可能与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观念有关,认为生命虽然有终结,但灵魂并不会完全消失。
  • 反落禅诃断见中:反而落入了禅宗所强调的直观、直接理解的境界之中。禅宗强调直指本心,认为通过直接体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 神化自然称不测:神化自然表示自然万物都有其神秘和不可思议的一面。不测则意味着难以预测和把握,反映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叹。
  • 有无不著是真空:这里的“真空”并不是指完全没有物质或空间的意思,而是一种超越传统认识的哲学概念,认为事物的本质超越了物质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存在。
  • 莫将空字谩归佛:不要简单地将“空”字归结为佛教的术语,因为空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方式。
  • 虚实原于微显同:实际上,事物的虚实之辨源于其微显之分,即微小之处显露出的事物本质与整体之间的差异。
    赏析:
    这首诗以“戊午吟”为标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宇宙奥秘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采用了传统的四言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诗人通过对生命的描述和对死亡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同时,诗人也强调了禅宗的思想,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超越物质和形式的存在,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