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棹破江清,春山叠送迎。
暮滩遗宿鹭,寒柳带迁莺。
蓬鬓已含雪,尘冠未解缨。
时和思赈贷,朝夕寸心萦。
【注释】
①“用韵答廖梅”:用韵来回答廖梅。廖梅南二守指作者的朋友廖梅、张南,当时都在任。
②“春棹”句:说春天的小船破开水面。
③“春山”句:春天里,山峰层层迭起,好像在送别又迎来。
④“暮滩”句:傍晚时分,沙滩上停息着宿鹭。
⑤“寒柳”句:冷风中,柳枝飘拂,好像是迁来的黄莺。这里的“迁”字,既形容黄莺迁徙,也暗含作者自己被贬谪之苦。
⑥“蓬鬓”句:说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但官服还未解下。
⑦“时和”句:说现在时和岁丰,想赈济灾民。
⑧“朝夕”句:说早晚心中都牵挂着这件事。
【赏析】
此首是酬答友人的诗作。廖梅、张南都是当时的名士,诗人与他们交游甚密。这首诗就是用韵来对答他们的。
开头两句是写景。“春棹”,即春日里的小舟;“江清”,江水澄清。这两句写春江景色:江面清澈,舟行其间,可以听到桨声欸乃,船儿破浪前进。“春山”,即春天里的山。“叠送迎”,是说群峰起伏,仿佛是在向远方送别,又仿佛是在欢迎远来的客人。“暮滩”,是傍晚时分的沙滩;“遗宿鹭”,“宿鹭”,就是留宿在沙滩上的鹭鸟;“遗”字,是留下,留住的意思。“寒柳带迁莺”,是说在寒风中,柳枝飘飘,好像是迁来的黄莺,这两句写的是冬末春初的景物:傍晚时分,沙滩上停息着宿鹭;冷风中,柳枝飘拂,好像是迁来的黄莺。
三四句,写人。“蓬鬓”,是指年老的发鬓蓬松如蓬草;“雪”,指头上已生出白发,这里借白发比喻年岁。“尘冠未解缨”,是说自己的官帽还是一尘不染,没有解开。“时和”,是时当和顺,岁逢丰年;“思赈贷”,是想救济灾民。这两句写的是作者自己的处境:年岁已高,官服还未脱下;时当丰年,想到百姓还受饥荒的煎熬;早晚心中都牵挂着救灾的事。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朝”,是早晨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寸心萦”,是指心中的思绪萦绕不去。这两句的意思是:早晚心中都牵挂着这件事,时刻想着如何去帮助那些受困的人们。这是全诗的高潮。
以自然景物为线索,由写景过渡到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中虽然有伤时忧世之情,但基调是平和的,语言质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种风格正是杜甫所倡导的“沉郁顿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