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飕忽卷浪如山,才过东光又逆还。
用力不知舟载重,计程惟觉路行难。
越槎轻泛天河近,郢曲遥闻下里悭。
何日南风吹五两,凤城邀共谒龙颜。

【译文】:

十月十日值风回,住东光有怀括苍,叶槎庵夷陵王方山。二年兄先与予方舟而行,舟轻夺流先去,今闻在沧洲上下度。至张家湾则涣而复合矣诗以识意。

【注释】:

狂飕忽卷浪如山,才过东光又逆还:狂风吹起,波浪翻滚如同高山。才经过东光就遇到逆风。

用力不知舟载重,计程惟觉路行难:用力航行却不知道船的重量,计算行程只感觉道路艰难。

越槎轻泛天河近,郢曲遥闻下里悭:越地的小船轻快地行驶在天河附近,遥远的郢中曲调远远地传到边远之地。

何日南风吹五两,凤城邀共谒龙颜:什么时候能够受到南方的春风?一同到京城拜访皇帝。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随从宋徽宗南逃途中所作的诗篇。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海上漂泊的艰难处境,并表达了他对家乡、朝廷及兄弟的思念之情。

“十月十日值风回”首句点明时序和天气。诗人此时正随宋徽宗在海上飘泊,十月十日恰逢大风,船帆被吹得翻了过来。“东光”指山东东平县,这里代指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有怀括苍”,意为对家乡的怀念。括苍即浙江的天台山,因山高林密而得名。诗人在此用《离骚》“陟升吾皇兮,建登介嶤。”之意,表明自己志向远大,渴望为国效力。

第二联:“用力不知舟载重,计程惟觉路行难。”这两句话写诗人在海上的艰辛历程。“用力”、“知舟载重”、“计程”、“惟觉路行难”,这四组词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当时的处境,表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焦虑。

第三联:“越槎轻泛天河近,郢曲遥闻下里悭。”此联化用了屈原《楚辞·招魂》中的典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越槎”指的是越州的小木筏,“郢曲”则是指楚国的郢中乐曲,都是远离家乡的象征。“遥闻”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何日南风吹五两,凤城邀共谒龙颜?”此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坚定信念。“何日”表示时间的问题,希望早日回到家乡;“凤城”则指的是京城汴京,这里代指皇帝;“龙颜”则是皇帝的形象,象征着尊贵与荣耀。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朝廷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于家乡、朝廷和个人命运的深厚感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