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山南下是屏山,岭水天分两带环。
美睡只嫌千日酒,野芳是错九还丹。
登高望远非无事,问柳寻花莫等闲。
忽有好风褰蕙帐,诗来何处扣松关。
【注释】
偶山:山名,在今江西贵溪市。曾令:官名,即曾巩。太守:指曾令。题:作诗留念。西屏拙号:《文苑英华》卷八一三“西屏”条:“王逸少(羲之)尝于宣武场北起小楼,楼临绝壁,下无通路。……乃题‘西屏风’于壁上。”此诗是曾巩为谢兰所书《西屏拙号》诗而写的和诗。谢兰字子兰,江西南昌人,唐时为饶州司马。谢兰善画山水,尤工画梅竹。宋初,曾巩与谢兰同榜进士出身,又同游庐山,曾巩曾作《谢兰画》赞之。此诗即是曾巩应谢兰所书《西屏拙号》而写。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他一生好学,尤其喜爱绘画。他曾写过一首《谢兰画》赞谢兰的画:“笔精意远,真所谓有神于千里之外者。”(《文苑英华》卷八一三),可见他的赞赏之情。谢兰以画竹闻名,曾巩则以擅长诗文著称。曾巩的诗多抒发忧国伤时的情怀,如《读邵康节先生文集》等篇;也有不少咏物抒怀之作,如《和谢公仪秋月》、《和答李推官雨后池上》等篇。此诗是其咏画之作。
全诗共四联。第一联写谢兰所书《西屏拙号》的背景。“偶山南下”二句点明地点,“岭水天分两带环”描绘山水景色,“美睡只嫌千日酒”暗喻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爱好,“九还丹”典出《抱朴子·金丹》:“九转黄芽复命丸,服之一日,便须眉生光,三日飞食,五日行走如飞,七日神仙可致。”此指谢兰的墨宝,言自己对此爱不释手,欲与谢兰共赏,但谢兰已逝,只能遥想了。第二联写登高望远,见闻广博,“问柳寻花莫等闲”,表达了一种旷达的胸襟。第三联化用典故,写诗人登高望远、览物思人的情趣,“好风褰蕙帐”典出于《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搴帷”本为女子开门的意思,此处用以形容好风吹动帷幔。第四联写诗人登高望远、览物思人的情怀,“何处扣松关”典出于《列子·汤问》:“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宫,巾冕而御,历阶而升,右握绅,左挟鼓,曰:‘予语女先古人有言曰:天子听朝,当使人谏;诸侯听朝,当使人讽;大夫听朝,当使人读诏;国人听朝,当使人谤;庶人听朝,当使司直击断。’”这里以松风扣门代指“讽谏”。诗人以此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
曾巩的这首和诗虽只是对一幅画的赞誉,但却寄托了诗人对谢兰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之间交往的一种风尚——以文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