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雨来溟溟,岂为元宵须送灯。
百草定知寒不茁,三辰愁向暗中行。
梳头暖阁还呼炭,烧叶茶炉尚带冰。
今日微阳弄光采,时来曝背近檐楹。

正月十七日,风雨至二十日始见日色

朔风吹雨来溟溟,岂为元宵须送灯。

百草定知寒不茁,三辰愁向暗中行。

梳头暖阁还呼炭,烧叶茶炉尚带冰。

今日微阳弄光采,时来曝背近檐楹。

注释:

正月十七日和十八日,风雪交加,到了十九日才见到太阳。

朔风吹来冷雨,笼罩在溟濛的天地间,难道是为了元宵节送灯笼吗?

百草一定知道寒冷不会生长,而天上的三颗星星也愁苦地在黑暗中前行。

在温暖的房间里梳头,还要呼取炭火取暖;烧着叶子的茶炉上仍然带着冰霜。

今天阳光明媚,照耀大地,人们可以晒太阳了,趁着好天气晒晒后背,靠近屋檐下晾晒衣服。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大德元年(1297年)正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是诗人在京城所作。前四句写京城冬春交替之际的严寒景象。首联点明时令,“朔”指农历初一,即正月初一。“溟溟”形容风雪之大。“岂”表反问语气,说这大雪为何要与元宵节相联系呢?诗人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对这种不合时宜之景的不满。次二句写自然界万物受寒冷天气的影响而难以生长,突出了风雪之恶劣。三、四句描写人的处境,用百草不能生长、星星愁苦而行来比喻自己的心情。“暗”字写出天色昏暗,无法辨明方向。“愁”字写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颔、颈两联分别从室内、室外两个角度描写了当时的环境。首联写室内,“暖阁”“呼炭”“带冰”,烘托出室内环境的寒冷。第二联写室外,“烧叶茶炉”中的“叶”字暗示茶已凉,“带冰”则说明天气之寒冷。尾联抒发了因天晴而喜悦之情。诗人抓住一个“晒”字,将人物的喜悦之情表现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