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小草出登坛,壮士徒歌易水寒。
枉把全师轻一掷,遂将宿将尽三韩。
腐儒误国由房琯,野老吞声恨贺兰。
岂是胡人开杀运,只因中国自摧残。
书边事四首
其一
无端小草出登坛,壮士徒歌易水寒。
枉把全师轻一掷,遂将宿将尽三韩。
腐儒误国由房琯,野老吞声恨贺兰。
岂是胡人开杀运,只因中国自摧残。
注释:
- 无端:没有理由。2. 小草:草本植物。3. 登坛:古代祭祀时登高而祭。4. 壮士:勇敢的战士。5. 易水寒:易水,古水名,在今河北易县附近。6. 轻一掷:轻视一次决定。7. 宿将:长期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8. 房琯:唐代诗人。9. 野老:乡下老人。10. 贺兰: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11. 摧:毁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了唐朝晚期的战乱和国家的衰败。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无端小草出登坛”,意思是说没有理由的小草突然冒了出来,登上了祭祀的坛台。这里用“小草”比喻那些无辜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如同草芥一般,无法自主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卷入战乱之中。同时,“壮士徒歌易水寒”也表达了战士们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悲凉。这里的“易水寒”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战士们只能在寒冷的战场上歌唱,表达他们的哀痛和愤怒。
“枉把全师轻一掷,遂将宿将尽三韩”表达了战争的失败和国家的损失。在这里,“枉把全师”意味着浪费了全部的力量,“轻一掷”暗示了决策失误或者轻敌,“宿将”是指经验丰富的将领,“尽三韩”则表示损失了大量的军队和领土。这些词语共同描绘了战争的失败,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腐儒误国由房琯,野老吞声恨贺兰”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这里的“腐儒误国”指的是无能的官员误国害民,“野老吞声”则是指百姓不敢出声反抗。这两个词语表达了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不满。同时,“恨贺兰”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岂是胡人开杀运,只因中国自摧残”是对战争责任的归咎。在这里,“胡人”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杀运”则暗示了战争的恶果。而“中国自摧残”则表达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都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这一部分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和对国家命运的探讨,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深沉而真挚,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