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余城郭未全空,春事浑非旧日同。
何处笙歌留粉黛,几家楼阁绚青红。
幽花无主愁经眼,好鸟多情苦避弓。
谁似归来耕谷口,荷锄细雨立东风。

次郑季亮避乱归城韵

乱世余下的城郭尚未恢复原貌,春天的景象与往昔已大相径庭。何处笙歌依旧留声于粉黛之间?几家楼宇却依然绚烂如青红。

幽花无主愁经眼,好鸟多情苦避弓。谁似归来耕谷口,荷锄细雨立东风。

注释:

次:跟随、追随。

郑季亮: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此诗可能是作者的自况之辞。

避乱:逃避战乱。

谷口:山名,在今河南洛阳西郊,是东晋隐士许由隐居的地方。

荷锄:拿着锄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乱世中的人们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联“乱余城郭未全空,春事浑非旧日同。”通过对比,表现了城市在战乱后的荒凉和破坏。而春天的到来,却带来了新的生活气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恢复了旧日的样子。这种对比,既反映了战乱对城市的影响,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颔联“何处笙歌留粉黛,几家楼阁绚青红。”通过描绘城市中的笙歌和楼宇,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活力。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城市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颈联“幽花无主愁经眼,好鸟多情苦避弓。”则描绘了城市中无人欣赏的幽花以及被射杀的鸟儿,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哀伤。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人类生活的担忧。

尾联“谁似归来耕谷口,荷锄细雨立东风。”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作者用一个农夫的形象来象征那些回归平静生活的人们。他们手持锄头,在细雨中站立,象征着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战乱后的荒凉与繁荣,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