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无定迹,时在画图中。
一乞常州后,三移百粤东。
微风吹玉带,馀韵起蚝桐。
似解前生事,禅灯共影红。
【注释】
妙高台:指苏文忠公(苏轼)的祠堂。苏文忠公,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常州后:苏轼曾任常州知州,因此有“常州后”之称。百粤东:指广东一带。
【译文】
身在官场的我,像一只没有固定足迹的孤雁,时常飘荡于画图之中。
我乞求过朝廷让我到常州任职;三次被迁往广东东部。
微风吹拂着玉带般的衣襟,那余韵似乎从蚝桐树上传来。
仿佛能够了解他的前世今生,与这盏禅灯一起映红了红墙。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谒黄几复书院》中的一部分,全诗共五首,每首四句,以咏叹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黄几复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两句“孤臣无定迹,时在画图中”,描绘了作者身处官场却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的心境。他像一只没有固定足迹的孤雁,常常飘荡于画图之中,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漂泊。
接下来两句“一乞常州后,三移百粤东”,则展现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他曾三次被贬谪,分别前往常州、广东东部等地,这反映出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联“微风吹玉带,馀韵起蚝桐”,则描绘了他在惠州期间的情景。微风轻轻吹拂着他的衣襟,仿佛带着一种悠远的气息,而蚝桐树也在微风中发出余韵。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最后两句“似解前生事,禅灯共影红”,则表达了他对友人黄几复的怀念之情。他仿佛能够了解他的前生今世,与这盏禅灯一起映红了红墙。这一句既表达了他对黄几复的怀念之情,又融入了佛教的元素。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仕途坎坷、生活颠沛的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惠州的自然风光和禅灯的影子,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