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天色照帘栊,草木初干漠漠中。
万里唐封留一瓦,三秋人立听高鸿。
烟云影入匡山北,丝管声流范蠡东。
雅宴不逢阎伯屿,半帆徒有昨宵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薄寒天色照帘栊。草木初干漠漠中。
    薄寒天气下,天色映照着窗子与门框,草木在初秋时节已开始枯萎,显得干燥而稀疏。
  • 万里唐封留一瓦,三秋人立听高鸿。
    唐朝的封地辽阔,只留下了一座破旧的瓦片,人们在秋天站立时倾听着高飞的大雁。
  • 烟云影入匡山北,丝管声流范蠡东。
    烟雾云气的影子映入北边的匡山,音乐声如流水般从东边的范蠡传来。
  • 雅宴不逢阎伯屿,半帆徒有昨宵风。
    雅致的宴会没有遇到阎伯屿,只是空有昨夜的风帆而已。
  1. 译文
  • 薄寒天色照帘栊。草木初干漠漠中。
    天很冷,光线照进帘子和窗户里,草木在干燥的秋季已经凋落。
  • 万里唐封留一瓦,三秋人立听高鸿。
    唐朝的领土延伸到万里之外,只剩下一个破瓦;人们在秋天站着,聆听大雁的鸣叫。
  • 烟云影入匡山北,丝管声流范蠡东。
    烟雾云彩的影子映入北边的匡山,音乐声从东方传来。
  • 雅宴不逢阎伯屿,半帆徒有昨宵风。
    高雅的宴会没能遇到阎伯屿,只有昨晚的风帆还在。
  1.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以及诗人在此地所感所想。
  • 通过对滕王阁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秋日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诗中的“薄寒”、“万里”、“三秋”等字眼,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烟云影入匡山北,丝管声流范蠡东”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展现了滕王阁周围的美景和氛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作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滕王阁》这首诗不仅是对滕王阁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