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因无句巧,质从泗水旁。
象物还同矩,论音本协商。
治成观兽舞,声起应鸾翔。
招仙鸣汉代,为灵锵鲁堂。
鸿毛说本诞,石室辨难详。
唯有升歌际,能为众乐纲。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制因无句巧,质从泗水旁。
- 诗意解释: 制作磬(一种打击乐器)时,由于缺乏巧妙的构思,所以质地来源于泗水旁边。泗水是古代中国的一条主要河流,这里比喻制作磬的原材料取自自然环境,体现了质朴无华的风格。
- 关键词汇注释: 制作、磬(打击乐器)、泗水、质朴
- 象物还同矩,论音本协商。
- 诗意解释: 磬的形状和物体相似,而它的音色与乐律中的“商”音非常协调。这里的“矩”和“协商”分别指规整和音乐上的和谐标准。
- 关键词汇注释: 象物、商音、矩、协商
- 治成观兽舞,声起应鸾翔。
- 诗意解释: 经过精细处理后,磬的外形像兽形,声音响起时仿佛鸾鸟在飞翔。这里的“鸾翔”形象地描绘了磬的声音之美。
- 关键词汇注释: 治成、鸾翔
- 招仙鸣汉代,为灵锵鲁堂。
- 诗意解释: 磬的声音能够吸引仙人降临,如同汉代的灵响,为鲁国的大厅增添了神韵。这里通过磬声的神奇力量来表达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关键词汇注释: 招仙、灵锵、鲁堂
- 鸿毛说本诞,石室辨难详。
- 诗意解释: 虽然磬的声音美妙,但关于它的传说却充满荒诞。石室中难以分辨真假,强调了对磬文化真实性的怀疑。
- 关键词汇注释: 鸿毛、石室、诞妄
- 唯有升歌际,能为众乐纲。
- 诗意解释: 只有当歌声达到高潮时,磬才能成为音乐中的主调,引领整个乐曲的发展。这里的“升歌际”指的是歌声的最高潮,象征着磬的重要性。
- 关键词汇注释: 升歌、众乐、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磬的描述,展现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艺术地位和文化价值。从自然材料的使用到声音的美妙展现,再到神话传说中的质疑,诗中贯穿了对磬的多重解读。同时,通过对比磐的外表和声音,进一步强调了其在音乐中的应用和影响力。整体上,诗人通过对磬的描写,传达了对其工艺美、文化意义以及历史价值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