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乘兴信蓝舆,支遁山云独掩庐。
真谛可参无上法,浮生暂署阿兰居。
双趺慧日依林静,半岭晨钟集涧疏。
此地情缘知不浅,何年身世许凭虚。
秋山乘兴信蓝舆,支遁山云独掩庐。
- 注释:秋高气爽时,诗人兴致高昂,乘坐马车游览山林。这里的“秋山”指秋天的山景,“乘兴”表示随性而为、心情愉快地游玩。而“信蓝舆”则是指相信有一辆蓝色的马车,可能是诗人自驾或者由他人提供的交通工具,以方便出行。这里的“支遁”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居所被称为“支遁山云”,意味着那里云雾缭绕、山风拂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而“独掩庐”则是说支遁的山云独处,只有自己的居所被云雾遮掩,显得格外清静。
- 赏析:此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游历山林,欣赏美景并拜访支遁山云的情景。通过对比支遁的山云与诗人自己,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真谛可参无上法,浮生暂署阿兰居。
- 注释:在这里,“真谛”指的是佛教中的真理、至理,即达到佛性的境界。而“无上法”则表示最为尊贵、无法超越的佛法。这里的“阿兰居”可能是诗人临时居住的地方,也有人认为是指阿兰陀寺(位于今尼泊尔境内)的别称,但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推测。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实践,认为真正的佛性境界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通过修行来体悟。而诗人暂时居住在阿兰陀寺,也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修行的机会。
双趺慧日依林静,半岭晨钟集涧疏。
- 注释:这里的“双趺”指的是两个膝盖着地的坐姿,是一种修行的姿势。而“慧日”则是指佛教中的佛陀,代表着智慧和光明。“依林静”意味着佛陀的智慧如林中之静,不为外界所动。“集涧疏”则形容晨钟的声音如同涧水一样悠扬、清澈,同时也有稀疏、分散的意思。这里既描绘了寺院清晨的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修行的画面,以及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此地情缘知不浅,何年身世许凭虚。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此地情感的深厚,认为与这个地方的情感联系不浅。同时,诗人也在思考自己的身世和人生道路,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这里的“情缘”指的是与这个地方的情感联系,包括友情、亲情等。而“何年身世许凭虚”则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这种超脱的愿望。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环境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