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微霜著草斑,胡云吹雁断天山。
几人列戍屯沙漠,何处砧声度玉关。
落日风萧笳万户,寒闺天尽月初弯。
可怜挟纩新恩重,极目长缨奏凯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李益。李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慷慨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边疆风光的壮丽诗篇,也有表达将士们英勇报国的壮怀激烈之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昨夜微霜著草斑,胡云吹雁断天山。”描述了昨夜的天气情况。微霜覆盖着草地,使得草上的露水凝结成霜。胡地的云彩在高空飘荡,吹过天山,仿佛要把天空也吹破。
  • 第二句“几人列戍屯沙漠,何处砧声度玉关。”描绘了边关的景象。有几人在沙漠中驻扎,守卫边疆。而在何处,可以听到玉门关那边传来的捣衣声,这声音穿越重重障碍,传到了诗人的耳中。
  • 第三句“落日风萧笳万户,寒闺天尽月初弯。”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夕阳西下,风声呼啸,吹动着千家万户。而天边,一轮明月渐渐升起,将皎洁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天地。
  • 第四句“可怜挟纩新恩重,极目长缨奏凯还。”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敬意。他们刚刚接受了朝廷的新恩赐,现在又面临着艰苦的战斗,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为国效力。

译文:
昨夜微霜覆草斑,胡云吹断天山间。
几人驻守大漠边,玉门何处捣衣声?
落日风起笳声悲,寒闺月上人已归。
可怜新恩加战士,长缨奏凯誓凯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景色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和士兵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边塞诗人对将士们的深深敬意和对他们的同情。同时,诗歌中的意象鲜明,如微霜、胡云、落日、笳声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边疆的景色之中。此外,诗中的“长缨奏凯”一词,更是体现了诗人对将士们英勇报国精神的高度赞扬。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