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文昌羡使君,登坛拔骏怀空群。
风回五岭材犹借,月霁三秋桂可分。
自有彩毫于气象,莫将幽会动星雯。
一尊可是故人酒,似得从容细论文。
丁卯年科举考试,张虞部主持考试。同僚们小酌庆贺
天上文昌星羡慕使君(指你),你登科拔骏怀空群。
风吹回五岭的木材仍可利用,月光照耀秋天桂花分给众人。
自有彩墨挥毫在气象上,不要因为幽会而惊动星辰。
一樽美酒只是故人之酒,似得从容细论文句。
天上文昌羡使君,登坛拔骏怀空群。
风回五岭材犹借,月霁三秋桂可分。
自有彩毫于气象,莫将幽会动星雯。
一尊可是故人酒,似得从容细论文。
丁卯年科举考试,张虞部主持考试。同僚们小酌庆贺
天上文昌星羡慕使君(指你),你登科拔骏怀空群。
风吹回五岭的木材仍可利用,月光照耀秋天桂花分给众人。
自有彩墨挥毫在气象上,不要因为幽会而惊动星辰。
一樽美酒只是故人之酒,似得从容细论文句。
夜坐 高台夜危坐,纤月破新晴。 半落双银汉,平分列雉城。 香炉欹枕阔,小筑畏人成。 不尽凭阑意,微闻吹笛声。 注释: 1. 高台夜危坐:在高台上夜晚坐着很危险。 2. 纤月破新晴:纤细的月光冲破了初晴的天空。 3. 半落双银汉:月亮的一半像银色的银河一样悬挂着。 4. 平分列雉城:月亮平分地照在雉鸡形状的城市上。 5. 香炉欹枕阔:香炉倾斜靠在枕头上,显得很大。 6. 小筑畏人成
赠小沙弥 少年吾等在,公已大禅家。 况复能文藻,何妨斗丽华。 云垂方外钵,露挹佛前花。 我亦夸元度,因风到若遮。 【注释】 - 1. 我等:指作者自己和同伴。 - 2. 禅家:出家人的统称。 - 3. 文藻:文学才学。 - 4. 丽华:美丽的女子。 - 5. 云垂方外钵:形容僧人云游四方。 - 6. 露挹佛前花:形容僧人虔诚地为佛像洒水敬香。 - 7. 元度:即李白。 - 8. 因风到若遮
【注释】 斋居:指幽静的书房。美人:这里指美女。柴门:指简陋的门户。双屐:两脚穿着木屐。一尊:一杯酒。素具:指简单的饮食。苍童:指年幼的儿子。盛:装在容器里。瑶佩:美玉制的佩饰。小琼:美玉。 【译文】 书房中静寂无人,下午时分阳光明媚,院子里长满茂盛的苔藓,简陋的门户也显得宁静而古朴。 一双木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随意打开一瓶酒畅饮。简单的食物有葵菜笋子和橘子梅子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李益。李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慷慨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边疆风光的壮丽诗篇,也有表达将士们英勇报国的壮怀激烈之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昨夜微霜著草斑,胡云吹雁断天山。”描述了昨夜的天气情况。微霜覆盖着草地,使得草上的露水凝结成霜。胡地的云彩在高空飘荡,吹过天山,仿佛要把天空也吹破。 - 第二句“几人列戍屯沙漠
注释: 夏日过水帘顾赏亭:在夏天的时候,穿过水帘的景色让人感到愉悦。 性癖耽幽赏:我的性格喜好欣赏幽雅的风景。 孤亭背郭高:这个孤亭位于城郭的背面,显得格外的高耸。 望疑玄草地:望着远处,我似乎看到了玄色的草地。 兴似竹林豪:我的兴致仿佛像竹林中的豪士一样高昂。 池水凉生月:水池的水因为月光而变得清凉。 松风晚带涛:松树的风声在晚上带来了大海的声音。 卷帘无一事:我放下了帘子,什么事情也没有。
赠欧少年 谁自夸年少,交能不有家。 多君擅词藻,于我挹芳华。 斗焰寒双锷,龙文合五花。 悠悠嗟世路,共许事还赊。 注释: 谁自夸年少,交能不有家。 —— 谁说谁年轻就可以夸耀,朋友之间没有家庭关系呢? 多君擅词藻,于我挹芳华。 —— 你擅长辞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斗焰寒双锷,龙文合五花。 —— 在熊熊烈火中,你如同双刃的利剑;你的名字如同龙文一般,充满了光彩。 悠悠嗟世路,共许事还赊。
【注释】 出关:离开京都。潘孺朗:即潘子真,名孺朗,宋人,有《绮绚堂记》。次郑太史韵:以次(按次序)为郑太史诗的韵脚。潘孺朗是诗人的友人,曾作《绮绚堂记》,诗人曾作《过潘孺朗绮绚堂次郑太史韵》诗相和。 谪神仙:指被贬谪为仙人。别院:指潘孺朗的绮绚堂。小洞天:指潘孺朗的绮绚堂。作赋:指诗人的《过潘孺朗绮绚堂次郑太史韵》诗。自知惭锦绣:诗人自认为写的文章不如锦绣。 嫏嬛:传说中女仙名。当窗雨沫
【注释】: 园中即事 园林暴雨富,料理拂长笺。 鼓吹喧蛙部,池青选荇钱。 云疑侵帙润,翠欲逼衿眠。 更有南来好,当歌一纵弦。 【赏析】: 此诗写雨后园中的景色与心情,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 首句“园林暴雨富”,描写了暴雨之后,园林景色更加美丽的景象。第二句“料理拂长笺”,则描绘了诗人整理书稿的情景。第三句“鼓吹喧蛙部”,则描述了雨后的鼓乐声和蛙鸣声交织在一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启明所作,以描绘棋墅之战的英勇场景为题材。下面逐句进行解释和赏析: 1. 何来蠢动扰荒要,飞将龙旗下绛霄。 - 注释:这里表达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壮观景象。"何来"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骚动,"蠢动"指的是敌人的动作或动静。"扰荒要"则是指扰乱了重要的区域或地点。"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而"龙旗"通常代表军队,所以这句话可能是在夸赞军队的威武
【解析】 本诗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自洛阳赴江陵(今湖北江陵)任司马时所作。此诗首联“一月往返两经飞来寺”,写诗人在一个月内,两次经过飞来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颔联“重过山寺赋离骚”,用屈原《楚辞·离骚》中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颈联“敢是寻盟于气象,却将幽意问松涛”,运用拟人手法,借松涛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尾联“山花别我犹馀黛,江柳迎人未著绦”
赏析: 第一句:偕密因慧定两上人集海珠督造凭虚亭 - 注释: 偕密与慧定两位上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监督建造凭虚亭。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和谐而专注的画面,上人们共同参与亭子的建造工作,体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合作精神。 第二句:亭子金光付草莱,菩提长自覆苍苔 - 注释: 亭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色的光芒覆盖着周围的草地和青苔。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亭子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
《珠江次郑太史韵》是一首由梁元柱创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下面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 诗句: 一自初衣遂薜萝,故人何事访披蓑。 寻盟最爱交能澹,颂志犹怜和者多。 水国尊开惊四美,天花晴散到三摩。 谈深横槊江干夜,霜月低窗桂影婆。 - 译文: 自从我穿上朴素的衣裳后,我就隐居在山林中,而我的老朋友为什么要来探访我,穿着蓑衣。
【注释】 出关:离开京都。潘孺朗:即潘子真,名孺朗,宋人,有《绮绚堂记》。次郑太史韵:以次(按次序)为郑太史诗的韵脚。潘孺朗是诗人的友人,曾作《绮绚堂记》,诗人曾作《过潘孺朗绮绚堂次郑太史韵》诗相和。 谪神仙:指被贬谪为仙人。别院:指潘孺朗的绮绚堂。小洞天:指潘孺朗的绮绚堂。作赋:指诗人的《过潘孺朗绮绚堂次郑太史韵》诗。自知惭锦绣:诗人自认为写的文章不如锦绣。 嫏嬛:传说中女仙名。当窗雨沫
【解析】 本诗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自洛阳赴江陵(今湖北江陵)任司马时所作。此诗首联“一月往返两经飞来寺”,写诗人在一个月内,两次经过飞来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颔联“重过山寺赋离骚”,用屈原《楚辞·离骚》中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颈联“敢是寻盟于气象,却将幽意问松涛”,运用拟人手法,借松涛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尾联“山花别我犹馀黛,江柳迎人未著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和答题的方向,本题要求赏析“莺迁驿柳黄犹湿,马蹴山光翠欲肥。”句意,所以考生应从诗句的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 译文:莺迁驿边的柳条还是嫩绿,好像刚刚沾过露水一样;马踏山冈的景色一片翠绿,好像被马儿踏得更加浓密了。 赏析:此句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美景图:驿边杨柳新绿如洗,似刚洗过一般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李益。李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慷慨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边疆风光的壮丽诗篇,也有表达将士们英勇报国的壮怀激烈之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昨夜微霜著草斑,胡云吹雁断天山。”描述了昨夜的天气情况。微霜覆盖着草地,使得草上的露水凝结成霜。胡地的云彩在高空飘荡,吹过天山,仿佛要把天空也吹破。 - 第二句“几人列戍屯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