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骑出都门,扬鞭一相语。
杨柳遍春山,应从何处去。
诗句:并骑出都门,扬鞭一相语。
译文:两匹马并排冲出城门,扬着马鞭互相说着话。
赏析:
首句“并骑出都门”,描述两位骑士并肩而行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团结一心的士气。接着“扬鞭一相语”,则描绘了他们挥动马鞭,相互交谈的情景,这不仅反映了士兵们在长途征战中的默契与支持,也体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中温暖的一面。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力量与情感交织的战场环境之中。
并骑出都门,扬鞭一相语。
杨柳遍春山,应从何处去。
诗句:并骑出都门,扬鞭一相语。
译文:两匹马并排冲出城门,扬着马鞭互相说着话。
赏析:
首句“并骑出都门”,描述两位骑士并肩而行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团结一心的士气。接着“扬鞭一相语”,则描绘了他们挥动马鞭,相互交谈的情景,这不仅反映了士兵们在长途征战中的默契与支持,也体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中温暖的一面。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力量与情感交织的战场环境之中。
夜坐 高台夜危坐,纤月破新晴。 半落双银汉,平分列雉城。 香炉欹枕阔,小筑畏人成。 不尽凭阑意,微闻吹笛声。 注释: 1. 高台夜危坐:在高台上夜晚坐着很危险。 2. 纤月破新晴:纤细的月光冲破了初晴的天空。 3. 半落双银汉:月亮的一半像银色的银河一样悬挂着。 4. 平分列雉城:月亮平分地照在雉鸡形状的城市上。 5. 香炉欹枕阔:香炉倾斜靠在枕头上,显得很大。 6. 小筑畏人成
赠小沙弥 少年吾等在,公已大禅家。 况复能文藻,何妨斗丽华。 云垂方外钵,露挹佛前花。 我亦夸元度,因风到若遮。 【注释】 - 1. 我等:指作者自己和同伴。 - 2. 禅家:出家人的统称。 - 3. 文藻:文学才学。 - 4. 丽华:美丽的女子。 - 5. 云垂方外钵:形容僧人云游四方。 - 6. 露挹佛前花:形容僧人虔诚地为佛像洒水敬香。 - 7. 元度:即李白。 - 8. 因风到若遮
【注释】 斋居:指幽静的书房。美人:这里指美女。柴门:指简陋的门户。双屐:两脚穿着木屐。一尊:一杯酒。素具:指简单的饮食。苍童:指年幼的儿子。盛:装在容器里。瑶佩:美玉制的佩饰。小琼:美玉。 【译文】 书房中静寂无人,下午时分阳光明媚,院子里长满茂盛的苔藓,简陋的门户也显得宁静而古朴。 一双木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随意打开一瓶酒畅饮。简单的食物有葵菜笋子和橘子梅子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李益。李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慷慨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边疆风光的壮丽诗篇,也有表达将士们英勇报国的壮怀激烈之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昨夜微霜著草斑,胡云吹雁断天山。”描述了昨夜的天气情况。微霜覆盖着草地,使得草上的露水凝结成霜。胡地的云彩在高空飘荡,吹过天山,仿佛要把天空也吹破。 - 第二句“几人列戍屯沙漠
注释: 夏日过水帘顾赏亭:在夏天的时候,穿过水帘的景色让人感到愉悦。 性癖耽幽赏:我的性格喜好欣赏幽雅的风景。 孤亭背郭高:这个孤亭位于城郭的背面,显得格外的高耸。 望疑玄草地:望着远处,我似乎看到了玄色的草地。 兴似竹林豪:我的兴致仿佛像竹林中的豪士一样高昂。 池水凉生月:水池的水因为月光而变得清凉。 松风晚带涛:松树的风声在晚上带来了大海的声音。 卷帘无一事:我放下了帘子,什么事情也没有。
赠欧少年 谁自夸年少,交能不有家。 多君擅词藻,于我挹芳华。 斗焰寒双锷,龙文合五花。 悠悠嗟世路,共许事还赊。 注释: 谁自夸年少,交能不有家。 —— 谁说谁年轻就可以夸耀,朋友之间没有家庭关系呢? 多君擅词藻,于我挹芳华。 —— 你擅长辞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斗焰寒双锷,龙文合五花。 —— 在熊熊烈火中,你如同双刃的利剑;你的名字如同龙文一般,充满了光彩。 悠悠嗟世路,共许事还赊。
【注释】 出关:离开京都。潘孺朗:即潘子真,名孺朗,宋人,有《绮绚堂记》。次郑太史韵:以次(按次序)为郑太史诗的韵脚。潘孺朗是诗人的友人,曾作《绮绚堂记》,诗人曾作《过潘孺朗绮绚堂次郑太史韵》诗相和。 谪神仙:指被贬谪为仙人。别院:指潘孺朗的绮绚堂。小洞天:指潘孺朗的绮绚堂。作赋:指诗人的《过潘孺朗绮绚堂次郑太史韵》诗。自知惭锦绣:诗人自认为写的文章不如锦绣。 嫏嬛:传说中女仙名。当窗雨沫
【注释】: 园中即事 园林暴雨富,料理拂长笺。 鼓吹喧蛙部,池青选荇钱。 云疑侵帙润,翠欲逼衿眠。 更有南来好,当歌一纵弦。 【赏析】: 此诗写雨后园中的景色与心情,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 首句“园林暴雨富”,描写了暴雨之后,园林景色更加美丽的景象。第二句“料理拂长笺”,则描绘了诗人整理书稿的情景。第三句“鼓吹喧蛙部”,则描述了雨后的鼓乐声和蛙鸣声交织在一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启明所作,以描绘棋墅之战的英勇场景为题材。下面逐句进行解释和赏析: 1. 何来蠢动扰荒要,飞将龙旗下绛霄。 - 注释:这里表达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壮观景象。"何来"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骚动,"蠢动"指的是敌人的动作或动静。"扰荒要"则是指扰乱了重要的区域或地点。"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而"龙旗"通常代表军队,所以这句话可能是在夸赞军队的威武
【解析】 本诗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自洛阳赴江陵(今湖北江陵)任司马时所作。此诗首联“一月往返两经飞来寺”,写诗人在一个月内,两次经过飞来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颔联“重过山寺赋离骚”,用屈原《楚辞·离骚》中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颈联“敢是寻盟于气象,却将幽意问松涛”,运用拟人手法,借松涛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尾联“山花别我犹馀黛,江柳迎人未著绦”
注释: 出关二首:这是作者两次从长安到江陵途中的诗篇。 不识南塘路,借问路旁子:我不认识这条通往南方的小路,便向他打听路旁的行人。 答言从此去,桃花红十里:那人回答说从这里走,还有十里路才能到桃花盛开的地方。 赏析: 《出关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旅途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一首:“不识南塘路,借问路旁子。” 这里
翻译:在小舟中沿着荒滩前行,水声嘈杂,响彻群壑。 远望晴岚中的山峰,清晰可见,乱石上潮水的痕迹依稀可辨。 注释:艇:小船。荒矶:荒凉的小山崖。众壑:多个山谷。喧:嘈杂的声音。岫(xiù):山峰。乱石:参差不齐的石头。潮痕:潮水的波纹痕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乘坐小船沿着荒滩前行,水声吵杂地响彻了周围的山谷。当远处的晴岚和山峰出现在视线中时,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
注释:溪水时而流淌,时而停止不动,青山依然翠绿。横放的琴我抱着它却没有弹奏,心中的情感难以表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首句“溪定咽复流”,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流动状态,溪水时而流淌,时而停止不动,这种变化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次句“山空翠犹碧”,则通过描绘青山的颜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第三句“横琴抱未弹”,以横放的琴为比喻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鹤顶花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具体解释和赏析: 1. 只道鸡冠岭外花:这里的“鸡冠岭”是指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一座小山丘,因其形状似鸡冠而得名。诗人将鹤顶花比喻为鸡冠岭外的花朵,可能是因为鹤顶花与鸡冠岭的花朵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这里的“只道”表示诗人之前并不知道鹤顶花的存在。 2. 无端犹灿赤城霞:赤城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座山
过浮槎寺有读书禅房者闻骢辄引去岂其逾垣而出者耶书壁怀之 注释: 1. 过浮槎寺有读书禅房者:路过浮槎寺,看到有读书的禅房。 2. 闻骢(chong )辄(zhu5)引去:听到马的声音就走了。骢,马名。 3. 岂其逾(yu3)垣而出者耶:难道是越过院墙出来的吗? 4. 书壁怀之:在墙上写下诗句怀念它。 山门阒寂子云居,径(zhuln)绕长廊落木疏。 注释: 1. 山门阒寂:山门寂静。阒(qu3)
秋霁登楼 新晴秋色翠微间,半榻当窗独坐闲。 云去懒残应别地,峰来孤绝此何山。 注释:秋天晴朗的景色映衬在翠绿的山间,我坐在窗前的半榻上悠闲地欣赏。天空中飘过的云彩让人感到疲惫,也许是到了该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了,而眼前的山峰如此孤峭,让我怀疑这是否是某个地方的山脉。 赏析:首联以景起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颔联写自己对这山的陌生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尾联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疑惑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