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时闻雁,思君正倚楼。
月高帘不夜,风细树宜秋。
影落千山远,声来九塞愁。
频年羁客梦,曾否到罗浮。
【注释】
惜别时闻:离别时听到。
思君正倚楼:想你时,我正在楼上倚着栏杆。
月高帘不夜:月光照耀着高楼,夜色依然深沉。
风细树宜秋:微风轻轻吹拂,树叶在秋风中摇曳。
影落千山远:月亮的倒影落在远方的群山之上。
声来九塞愁:雁鸣的声音传来,让人感到忧愁和思念。
频年羁客梦:每年被囚禁的游子都有做此梦的经历。
罗浮:即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增城市与博罗县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送别的诗。全诗从送别的情景写起,接着写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以“频年羁客梦”结束全篇。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首句直抒胸臆,点明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出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次句紧承上文,由景及人,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情景图:友人在高楼上凭栏凝望。这两句把送别时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写得十分真切。
三、四句描写了友人所在的环境:夜幕降临时分,月光洒满高楼,夜色更加深沉;一阵凉风吹过,树叶发出飒飒的声音,更增添了几分秋意。这两句紧扣“倚楼”、“月高”二字展开,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为下文的“声来”作了铺垫。
五、六句紧承上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雁群在空中飞翔的壮观场面,同时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雁阵飞过千山万水,声音远远传去,引起了诗人的深深怀念。这两句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末联两句是说:多年来被囚禁的游子常常有梦见友人来到罗浮山的情景。“频年”两字突出了“梦”这一动作的频繁性,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