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炎海病相亲,憔悴琴书万里人。
梁苑未逢枚乘赋,临邛谁愧长卿贫。
天涯远更干戈断,梵舍愁添风雨频。
闻说平生多孝友,北堂为喜紫荆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加以理解、分析,并结合诗句的含义、诗句的表达作用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十年炎海病相亲”,诗人自比为“万里人”。炎海:指蜀地。炎是指蜀地炎热如火。十年:诗人与陈文伯分别已十年之久,故称十年。炎海:指蜀地炎热如火。十年:诗人与陈文伯分别已十年之久。“琴书”:指陈文伯。琴,古乐器;书,即书信。陈文伯在蜀地生活期间,与诗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梁苑未逢枚乘赋,临邛谁愧长卿贫”,诗人自比为“万里人”,与陈文伯虽相隔千里,但二人情深如故,相知甚笃。梁苑:地名,位于今河南开封一带,这里泛指蜀地;临邛:古县名,位于今四川邛崃南面,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梁苑未逢枚乘赋,临邛谁愧长卿贫。梁苑:地名,位于今河南开封一带,这里泛指蜀地;临邛:古县名,位于今四川邛崃南面,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十年”,诗人与陈文伯分别已十年之久,故称十年。诗人自喻为“万里人”,与陈文伯虽相隔千里,但二人情深如故。
“天涯远更干戈断”,诗人自比为“万里人”,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天涯:这里比喻蜀地与京城洛阳之间的距离,暗含诗人和陈文伯分别之意。干戈:战争。干戈是兵器的总称。指战乱。干戈:指战乱。“梵舍愁添风雨频”,“梵”字在这里用作形容词,形容屋舍。梵舍:梵音,佛经中的音声。佛寺。梵音:佛经中的音声。梵音,即佛曲。佛寺。佛音,即梵呗。梵呗:佛教音乐的一种。梵呗:佛教音乐的一种。佛教徒念经时用的一种曲调或歌咏。“梵”,佛教寺院中诵经用的赞颂佛之声音的乐曲。“舍”:房舍,此处指佛寺。“梵”、“舍”二字合在一起,就是佛寺的意思。“梵舍”,指佛寺,也指佛教音乐。梵呗:佛教音乐的一种。“梵舍愁添风雨频”,诗人自喻为“万里人”,而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梵呗,即佛教音乐。梵呗,即佛寺音乐。梵呗,即佛寺音乐。梵呗,即佛寺音乐。梵呗,即佛寺音乐。诗人自喻为“万里人”,而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梵呗,即佛寺音乐。梵呗,即佛寺音乐。梵呗,即佛寺音乐。
“闻说平生多孝友,北堂为喜紫荆春”,诗人自喻为“万里人”,而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梵呗,即佛寺音乐。梵呗,即佛寺音乐。“闻说”,听到。“平生”,平素。“孝友”,孝顺友爱,这里指陈文伯的为人。《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子·离娄上》:“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置之欲其尊也,官之欲其贤也。”《礼记·祭义》:“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闻说平生多孝友”,诗人自喻为“万里人”,而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闻说:听说。平生:平素。“平生”,平素;“孝友”,孝顺友爱。“北堂为喜紫荆春”,诗人自喻为“万里人”,而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北堂:指代自己的住所,也就是自己的家。杜甫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写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可见他的家境并不宽裕,而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紫荆花又名木槿花、朝开暮落花等,花色美丽鲜艳。传说晋朝石崇曾将紫荆花献给武帝,武帝很喜欢这种花,把它赐给了石崇。后来,石崇把紫荆花种在院子里,经常浇灌它,紫荆花开得特别茂盛。晋武帝问石崇:“这紫荆花有什么特别的美吗?”石崇回答说:“这花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朝开暮落”。因此这首诗中用“紫荆春”代替“紫荆花”。紫荆春:指春天到来时紫荆花盛开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秋末冬初之际,当时作者正流寓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
此诗前半部分叙写两人离别时的感慨和友情,表现了诗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以“十年”两字起笔,点出两人分离时间之久,又以“炎海”表明两地相距遥远,同时以“病亲”二字暗示两人别离的原因:一是因为自己年老体弱不能从军,二是由于家乡战乱频繁,无法安身,只好托身江湖,四处飘泊。
次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诗人以“憔悴琴书万里人”总领全篇,写出自己身在异地,心系长安,思念友人的情怀。“琴书”一词出自《庄子·让王》,原意指琴瑟书籍。后来泛指读书人的笔墨纸砚以及有关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汉书·艺文志》:“琴纪、书、史、诗、骚并称为五才……六曰春秋……故孔子因旧序录而增修之”。唐代以后,文人雅士常用“琴书”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和学识修养。诗人通过“琴书”这一形象的词语来表现出自己身处异域,怀念家乡的心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以“梁苑”二字总括蜀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又暗指陈文伯的籍贯所在地。梁苑即梁国之地。梁苑:地名,位于今河南开封一带。汉景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国,封刘武为梁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即梁国。梁国地处中原地区,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这里借指陈文伯的故乡所在地。诗人以“梁苑未逢枚乘赋”一句来表明自己虽然身在梁苑却未能遇到像枚乘那样的文人才子来抒发他的感情,同时以“临邛谁愧长卿贫”一句来表明自己也因为贫困而感到羞愧。临邛:古县名,在今四川邛崃南边;长卿: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长卿文多不取,然天下士颇称之。”意思是司马相如的许多文章都未被采纳,但他的名声却很高。长卿:这里借指陈文伯。司马相如曾担任过汉武帝时期的中大夫给事黄门郎,因游历各地而闻名遐迩。他曾在梁园(今河南商丘附近)游历,梁园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在游历途中的一个憩息之所。司马相如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因长期漂泊在外,生活贫困潦倒而未能得到朝廷重用。“梁苑未逢枚乘赋,临邛谁愧长卿贫”,诗人自比为“万里人”,与陈文伯虽相隔千里,但二人情深如故。“长卿”,指陈文伯。司马相如曾担任过汉武帝时期的中大夫给事黄门郎,因游历各地而闻名遐迩。他曾在梁园(今河南商丘附近)游历,梁园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在游历途中的一个憩息之所。司马相如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因长期漂泊在外,生活贫困潦解而未能得到朝廷重用。
第四句承上启下,由对方的处境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人用典抒情。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但二人情深如故。“梵舍愁添风雨频”,诗人自喻为“万里人”,而陈文伯身在蜀地,与诗人相隔千里,但二人情深如故。梵音,即佛经中的音声,梵呗:佛寺音乐的一种。佛寺:佛教寺院。佛教徒念经时用的一种曲调或歌